三七草的特殊功能,田七草的用处
发布时间:2022-05-06 02:08
编辑:网络
点击:546
田七草的用处清热解毒,有利于牙龈。治疗牙龈上火,牙龈出血等症状藤三七落葵科落葵薯属植物。2,中
1,田七草的用处
清热解毒,有利于牙龈。治疗牙龈上火,牙龈出血等症状
2,中草药中三七草的作用是什么
病情分析:你好,你说的应该是翻白草吧,是一种清热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痢的作用,治疗湿热泻痢,臃肿疮毒,血热出血等疾病,意见建议:,建议对症用药
三七有九大功效:
1 止血
2 扩张血管,抑制动脉硬化
3 镇痛、抗疲劳
4 抗炎
5 免疫调节
6 抗肿瘤
7 抗衰老
8 降血脂
9 保肝
3,三七草 是什么
三七粉就是中药“三七”粉碎后研末的粉,价格是纯三七未研末在药材市场批发价为110-120元/千克。一般药店零售价翻2-3倍,三七治疗各种子宫瘤效果是不错的, 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三七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具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
4,三七草有什么功效怎么用法
兰花三七属于麦冬草的一种,应该是小叶麦冬或金边麦冬
兰花三七
学名:liriope cymbidiomorpha (ined)
科属:百合科山麦冬属
形态: 常绿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叶线形,丛生,长10-40cm,总状花序,花淡紫色,偶有白色。
麦冬的功效:
药物功效
1.养阴清热治疗阴虚内热或热病病伤津、心烦口渴。
2.润肺止咳 治疗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痰稠、气逆。
主要用途
1、清心除烦:适于内热扰心之证。
a、温病邪热入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
b、热伤气阴,心烦口渴,汗出体倦者。
c、心阴不足,心烦不眠,舌红少苔者。
2、养阴润肺:主治阴虚肺燥,干咳、燥咳,劳热咳血等证。
3、益胃生津:善治胃阴不足,舌干口渴,纳呆不饥等证。此外,还可用治阴虚肠燥,大便秘结者。没有听过有三七草,有三七,
【功能与主治】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用法与用量】 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
【注意】 孕妇慎用。
5,三七草药的作用
止血,散瘀,消肿,定痛。 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①《纲目》:止血,散血,定痛。 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 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②《玉揪药解》: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 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 三七的作用: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揪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 (1)止血 (2)抗血栓 (3)促进造血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5)抗炎 (6)保肝 (7)抗肿瘤 (8)镇痛1)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
(2)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张血管的作用;
(3)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
(4)抗炎症作用;
(5)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到正常,但不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
(6)抗肿瘤作用;
(7)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8)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作用;
(9)保护肝脏。可能对粉刺有作用。
6,三七草有什么作用
①治跌打损伤,经闭,咳血,吐血:三七草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或捣汁,冲烧酒服。
②治衄血:三七草全草五钱。水煎服。
③治乳痈:三七草全草五钱。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④治无名肿毒:土三七叶,红赤葛根皮。捣绒包敷。(《四川中药志》)
⑤治毒虫螫伤:土三七叶汁液,涂患处,(《岭南采药录》)。
⑥治杨瘌毛入肉作痛:土三七叶,捣烂涂。(《秘方集验》)
⑦治急慢惊风:土三七(春夏用叶,秋冬用根)捣汁一钟,用水酒浆和匀灌入。(《延绿堂方》)【功用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治跌打损伤,衄血,咳血,吐血,乳痈,无名肿毒,毒虫螫伤。 ①《百草镜》:"治乳痈肿毒,金疮止血,喉癣,双蛾,咳嗽。" ②行血止血,清热解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选方】 ①治跌打损伤,经闭,咳血,吐血:三七草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或捣汁,冲烧酒服。 ②治衄血:三七草全草五钱。水煎服。 ③治乳痈:三七草全草五钱。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④治无名肿毒:土三七叶,红赤葛根皮。捣绒包敷。(《四川中药志》) ⑤治毒虫螫伤:土三七叶汁液,涂患处。 ⑥治杨瘌毛入肉作痛:土三七叶,捣烂涂。 ⑦治急慢惊风:土三七(春夏用叶,秋冬用根)捣汁一钟,用水酒浆和匀灌入。三七草分两类,有冬三七和春三七。它具有消炎止血的作用。三七草可以内服也可以外服,内服的有三七药片。外服可以把三七草碾碎放在伤口处能起到止血的作用。三七里面成分,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黄酮有效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滋补强壮、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美容养颜 祛斑祛痘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7,三七草药的神奇功效如何
三七草
(《湖南药物志》)
【别名】土三七(《秘方集验》),见肿消、乳香草、奶草(《纲目拾遗》),泽兰、叶下红(《辰溪县志》),散血草、和血丹(《简易草药》),天青地红(《植物名实图考》),破血丹(《分类草药性》),血牡丹(《天宝本草》),九头狮子草(《昆明药植调查报告》),白田七草(《中国土农药志》)。
【来源】为菊科植物三七草的叶或全草。
【植物形态】三七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宿根肉质肥大。茎带肉质,高1米以上,嫩时紫红色,成长后多分枝,表面光滑,具细线棱。基生叶多数,丛生;有锯齿或作羽状分裂,上面深绿色,下面紫绿色,两面脉上有短毛;茎生叶互生,形大,长8~24厘米,宽5~10厘米,羽状分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边缘浅裂或具疏锯齿,先端短尖戌渐尖,叶片两边均平滑无毛;叶柄长1~3厘米;托叶1对,3~5浅裂.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疏生茎梢,长1.5~2厦米;总苞绿色,摘状或钟状,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13~16毫米,边缘膜质,半透明,10~12枚排成一列,基部外面附有数枚小苞片;花冠筒状,黄色,6裂,裂片线形至卵形,长7~10毫米,先端尖;雄蕊5,药连合;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分叉,呈钻状,有短毛。瘦果线形,细小,表面有棱,褐色,冠毛多数,白色。花期9~10月。
生于山野或荒地草丛中。-般多为庭园间栽培。分布江苏、浙江、河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本植物的根(菊三七)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7~8月间生长茂盛时采,或随用随采。
【性味】甘,平。
①《纲目》:"味甘。"
②《湖南药物志》:"辛,平,无毒。"
【功用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治跌打损伤,衄血,咳血,吐血,乳痈,无名肿毒,毒虫螫伤。
①《百草镜》:"治乳痈肿毒,金疮止血,喉癣,双蛾,咳嗽。"
②《湖南药物志》:"行血止血,清热解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跌打损伤,经闭,咳血,吐血:三七草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或捣汁,冲烧酒服。
②治衄血:三七草全草五钱。水煎服。
③治乳痈:三七草全草五钱。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④治无名肿毒:土三七叶,红赤葛根皮。捣绒包敷。(《四川中药志》)
⑤治毒虫螫伤:土三七叶汁液,涂患处,(《岭南采药录》)。
⑥治杨瘌毛入肉作痛:土三七叶,捣烂涂。(《秘方集验》)
⑦治急慢惊风:土三七(春夏用叶,秋冬用根)捣汁一钟,用水酒浆和匀灌入。(《延绿堂方》)
8,三七草的功效与作用
三七草——引自(《湖南药物志》) 【别名】土三七(《秘方集验》),见肿消、乳香草、奶草(《纲目拾遗》),泽兰、叶下红(《辰溪县志》),散血草、和血丹(《简易草药》),天青地红(《植物名实图考》),破血丹(《分类草药性》),血牡丹(《天宝本草》),九头狮子草(《昆明药植调查报告》),白田七草(《中国土农药志》)。 【来源】为菊科植物三七草的叶或全草。
植物形态
三七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宿根肉质肥大。茎带肉质,高1米以上,嫩时紫红色,成长后多分枝,表面光滑,具细线棱。基生叶多数,丛生;有锯齿或作羽状分裂,上面深绿色,下面紫绿色,两面脉上有短毛;茎生叶互生,形大,长8~24厘米,宽5~10厘米,羽状分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边缘浅裂或具疏锯齿,先端短尖戌渐尖,叶片两边均平滑无毛;叶柄长1~3厘米;托叶1对,3~5浅裂.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疏生茎梢,长1.5~2厦米;总苞绿色,摘状或钟状,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13~16毫米,边缘膜质,半透明,10~12枚排成一列,基部外面附有数枚小苞片;花冠筒状,黄色,6裂,裂片线形至卵形,长7~10毫米,先端尖;雄蕊5,药连合;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分叉,呈钻状,有短毛。瘦果线形,细小,表面有棱,褐色,冠毛多数,白色。花期9~10月。
生于山野或荒地草丛中。-般多为庭园间栽培。分布江苏、浙江、河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本植物的根(菊三七)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药用价值
【采集】7~8月间生长茂盛时采,或随用随采。
【性味】甘,平。
①《纲目》:"味甘。"
②《湖南药物志》:"辛,平,无毒。"
【功用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治跌打损伤,衄血,咳血,吐血,乳痈,无名肿毒,毒虫螫伤。
①《百草镜》:"治乳痈肿毒,金疮止血,喉癣,双蛾,咳嗽。"
②《湖南药物志》:"行血止血,清热解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跌打损伤,经闭,咳血,吐血:三七草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或捣汁,冲烧酒服。
②治衄血:三七草全草五钱。水煎服。
③治乳痈:三七草全草五钱。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④治无名肿毒:土三七叶,红赤葛根皮。捣绒包敷。(《四川中药志》)
⑤治毒虫螫伤:土三七叶汁液,涂患处,(《岭南采药录》)。
⑥治杨瘌毛入肉作痛:土三七叶,捣烂涂。(《秘方集验》)
⑦治急慢惊风:土三七(春夏用叶,秋冬用根)捣汁一钟,用水酒浆和匀灌入。(《延绿堂方》)
9,三七草功效和做法
观音菜 ,别名两色三七草、红背茶、血皮菜、紫背菜等 ,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原产中国 ,在广东、海南、福建、台湾等地均有分布。紫背菜营养丰富 ,鲜叶和嫩梢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 ,还含有黄酮苷 ,可以延长维生素C的作用时间 ,减少血管紫癜 ,有提高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能力 ,并对肿瘤有一定抗效。
凉拌血皮菜
一、原料:
1. 主料,血皮菜300 克。
2. 调料:精盐、味精、麻油。
二、制法:
将血皮菜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段,放盘内,
加入精盐、味精、麻油,食时拌匀。
按:血皮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此菜
适用于痛经、血崩、咳血、肿痛等病症。
血皮菜炒豆干
血皮菜炒豆干
一、原料:
1. 主料:血皮菜250 克,豆腐干150 克。
2. 调料:精盐、味精、葱花、猪油。
二、制法:
1. 将血皮菜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挤干水切段。豆腐于切长
片。
2. 油锅烧热,下葱花煸香,加入豆腐干、精盐炒入味,投入血皮菜继续
炒至入味,点入味精,出锅即成。
按:此菜由血皮菜与滋阴润燥、盆气和胃、清热解毒的豆腐干相配而成,
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养血、止血、润肺和胃的功效。适用于痛经、血崩、
咳血、消渴、烦热、腹胀、胃逆、食欲不振等病症。
泡椒炒血皮菜
原料:
血皮菜嫩叶350克 泡红椒节20克 姜片5克 蒜片10克 精盐、味精各适量 色拉油50克
制法:
1.血皮菜嫩叶洗净,沥干水分。
2.净锅上火,入色拉油烧热,投入泡椒节、姜片、蒜片爆香,再下入血皮菜叶翻炒,炒至血皮菜断生时,用精盐、味精调好味,起锅装盘,即成。
血皮菜蛋花汤
原料:
血皮菜250克 鸡蛋2个 葱花、精盐、胡椒粉、味精、水淀粉、鲜汤、香油、化猪油各适量
制法:
1.血皮菜择洗干净,入沸水锅中氽一水捞出,再放入凉开水中过凉,然后捞出挤干水分,切成细末;鸡蛋磕入碗内,打散成蛋液。
2.净锅上火,入化猪油烧热,下入葱花炝香后,掺入鲜汤,烧沸后调入精盐、胡椒粉、味精,下入血皮菜末,接着用水淀粉勾芡,淋入鸡蛋液,边淋边搅,烧沸后,起锅装入汤盆内,淋入香油,即成。
脆炸卤肉血皮菜
原料:
血皮菜嫩叶200克 卤肉150克 脆浆糊150克 青红椒粒、干海椒面、花椒面、精盐、鸡精、香油、熟芝麻各适量 色拉油1000克(约耗100克)
制法:
1.血皮菜嫩叶洗净,切成段;卤肉切成小薄片。
2.净锅上火,放入色拉油烧至三四成热时,将血皮菜叶和卤肉片分别放入脆浆糊中拌匀,下入油锅中炸至色呈金黄且酥脆时捞出。
3.锅留底油,投入青红椒粒炒香,再下入炸好的卤肉片和血皮菜叶,接着撒入干海椒面、花椒面,调入精盐、鸡精、熟芝麻,淋入香油,炒匀起锅,装盘即成。
三七草——引自(《湖南药物志》) 【别名】土三七(《秘方集验》),见肿消、乳香草、奶草(《纲目拾遗》),泽兰、叶下红(《辰溪县志》),散血草、和血丹(《简易草药》),天青地红(《植物名实图考》),破血丹(《分类草药性》),血牡丹(《天宝本草》),九头狮子草(《昆明药植调查报告》),白田七草(《中国土农药志》)。 【来源】为菊科植物三七草的叶或全草。
植物形态
三七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宿根肉质肥大。茎带肉质,高1米以上,嫩时紫红色,成长后多分枝,表面光滑,具细线棱。基生叶多数,丛生;有锯齿或作羽状分裂,上面深绿色,下面紫绿色,两面脉上有短毛;茎生叶互生,形大,长8~24厘米,宽5~10厘米,羽状分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边缘浅裂或具疏锯齿,先端短尖戌渐尖,叶片两边均平滑无毛;叶柄长1~3厘米;托叶1对,3~5浅裂.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疏生茎梢,长1.5~2厦米;总苞绿色,摘状或钟状,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13~16毫米,边缘膜质,半透明,10~12枚排成一列,基部外面附有数枚小苞片;花冠筒状,黄色,6裂,裂片线形至卵形,长7~10毫米,先端尖;雄蕊5,药连合;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分叉,呈钻状,有短毛。瘦果线形,细小,表面有棱,褐色,冠毛多数,白色。花期9~10月。
生于山野或荒地草丛中。-般多为庭园间栽培。分布江苏、浙江、河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本植物的根(菊三七)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药用价值
【采集】7~8月间生长茂盛时采,或随用随采。
【性味】甘,平。
①《纲目》:"味甘。"
②《湖南药物志》:"辛,平,无毒。"
【功用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治跌打损伤,衄血,咳血,吐血,乳痈,无名肿毒,毒虫螫伤。
①《百草镜》:"治乳痈肿毒,金疮止血,喉癣,双蛾,咳嗽。"
②《湖南药物志》:"行血止血,清热解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跌打损伤,经闭,咳血,吐血:三七草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或捣汁,冲烧酒服。
②治衄血:三七草全草五钱。水煎服。
③治乳痈:三七草全草五钱。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④治无名肿毒:土三七叶,红赤葛根皮。捣绒包敷。(《四川中药志》)
⑤治毒虫螫伤:土三七叶汁液,涂患处,(《岭南采药录》)。
⑥治杨瘌毛入肉作痛:土三七叶,捣烂涂。(《秘方集验》)
⑦治急慢惊风:土三七(春夏用叶,秋冬用根)捣汁一钟,用水酒浆和匀灌入。(《延绿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