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灵芝> 食用菌灵芝栽培报告,食用菌灵芝栽培问题

食用菌灵芝栽培报告,食用菌灵芝栽培问题

食用菌灵芝栽培问题配方如下。木屑50%,稻草28%,麦麸或米糠20%,石膏2%,含水量60%左右。一般前期不需要添加其他添加剂。后期可以喷施三十烷醇补充营养。一般拌完料后堆闷1-2个小时。待培养料充分吃透水分后就可以装袋,进行灭菌了。如……

1,食用菌灵芝栽培问题

配方如下。木屑50%,稻草28%,麦麸或米糠20%,石膏2%,含水量60%左右。一般前期不需要添加其他添加剂。后期可以喷施三十烷醇补充营养。 一般拌完料后堆闷1-2个小时。待培养料充分吃透水分后就可以装袋,进行灭菌了。 如果要进行堆积发酵,则需要一周左右时间。这样可以减少灭菌的时间。
不知你要的是产量还是质量?假如你要产量可以增加辅料来实现,假如你要质量最好不用稻草。第一(质量最优) 的培养料就是硬杂木块,缝隙里及上下两个截面填充料的配方是:硬杂木屑73,麦麸20,豆饼粉3,玉米面2,过磷酸钙1,石膏1.含水量60——65(都是百分数)第二是:阔叶树木块,缝隙里及上下两个截面填充上面配方的料。第三就是用上面配方的料直接栽培。第四是:上面配方里面的“硬杂木屑”换成“阔叶木屑”第五才是什么棉籽皮、秸秆、软草类的培养料。假如你就是要用稻草建议你用:阔叶树木屑50%,稻草25%,麦麸20%,豆饼粉3%,过磷酸钙1%,石膏1%。含水量60左右。 世界上几乎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不可能质量好产量高还省钱还省力等等的事情。
灵芝不用堆料发酵,直接高压灭菌。配方:木屑50%,稻草28%,麦麸或米糠20%,石膏2%,水60%左右
顶楼上 灵芝不用堆料发酵,直接高压灭菌。配方:木屑50%,稻草28%,麦麸或米糠20%,石膏2%,水60%左右

食用菌灵芝栽培报告

2,常用食用菌的栽培的实验报告怎么写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食用菌大棚栽培技术: 食用菌大棚栽培模式是当前最主要的栽培方式,因为,食用菌不是植物,它是一种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没有根、茎、叶、花,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其菌丝发育阶段无需光照;反之,过强的光照会抑制菌丝的生长。在菇类原始进化过程中,一般都生长在林地、草丛中,菌丝阶段在土壤、木头或草堆中,没有光照,但子实体(也就是我们食用菌用的部分)一般在散射光条件下生长,菇农搭建大棚,是为了模拟野生环境,适合菇类生长。 食用菌大多喜欢阴凉潮湿,栽培过程需要大棚遮阴,遮阴度根据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有所不同。过去,菇农用草帘、树皮等在棚顶遮阴,上世纪末,遮阳网在食用菌大棚中开始大量应用。近年,人们发现,遮阳网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遮阳网为了遮阳,一般做成黑色,吸收了大量光能,所以,遮阳网大棚往往比较闷热,不利于食用菌生产,夏季烂棒情况相当普遍。为了达到遮阳和防雨效果,标准大棚一般需要用两层遮阳网加上一层塑料薄膜覆盖,并且在拱形大棚之上,往往还加上一层平顶,使遮阳网与农膜间保持50公分距离,利用空气对流,阻隔遮阳网吸收的热能直接传导进大棚内,这样就大大提高大棚造价。 食用菌大棚专用黑白膜简称黑白膜,由黑白两层组成,白面反射太阳光能,达到降温效果,黑面隔离红外线穿透,在冬天起到保暖作用。质量较好的黑白膜可在露天状况下耐用三年以上,通常可使用五年左右,使用寿命是普通遮阳网的1.5倍。食用菌大棚专用膜遮阴降温效果大大优于遮阳网,对大棚要求更低,使用寿命更长。

食用菌灵芝栽培报告

3,种植灵芝的技术和市场分析

国内灵芝市场趋于饱和。销售不畅。价格不高。所以如果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应该谨慎投资。灵芝栽培技术并不太难。可以登录江苏食用菌网查看相关的技术资料和视频。也可以来这里交流。
灵芝的栽培技术在国内已经很普遍,全世界已知灵芝种类百余种,在我国记载的有57种,占总数的二分之一。其生长的环境条件为以下几种, 1.温度 灵芝属中高温型菌类,恒温性结实。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3℃-40℃,正常生长范围18℃-35℃,较适宜温度为24℃-30℃,最适温度26℃-28℃,25℃质地致密,光泽好,30℃发育快,质地、色泽较差。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26℃。 2.水分 灵芝菌丝体阶段培养料湿度为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0-80%,子实体阶段培养料湿度为60-70%,空气相对湿度85-95%,菌丝在段木中要求段木含水量在33-48%之间,短段木埋土时,要求土壤含水量在16-18%,而在出菇期间要求土壤含水量为19-22%。 3.空气 灵芝属好气性真菌。菌丝体时期较耐二氧化碳,子实体时期对二氧化碳反应敏感,子实体形成与生长时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易长菌柄或菌柄分枝形成鹿角芝。 4.光线 菌丝体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较快,强光时菌丝体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子实体在形成阶段,若在全黑暗环境下不分化,而过强的光线也将抑制子实体正常分化与形成。只有在散射光达到200-5000勒克司范围内,才能使子实体正常分化与形成。荫棚遮荫程度达到“四分阳,六分阴”即可。子实体不仅有趋光性,另外还有明显的向地性,因此不应随意移动和改变向光面位置,以防弯曲。 5.酸碱度 灵芝菌丝体生长pH值范围4-8,适宜pH值为5-6,灵芝子实体生长最适pH4-5。 以上为灵芝生长的条件,更多内容你可以百度登陆中国食用菌教学网查阅灵芝论坛栏目,上面的资料你可以参考一下, 灵芝的技市场现在差不多饱和,投资需谨慎

食用菌灵芝栽培报告

4,灵芝菌种的培育方法

接种后的各级菌种,都应放在适宜其生长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灵芝母种一般在恒温箱中25℃条件下培养。一般5天左右菌丝长满培养基,即可转接原种。 原种和生产种数量较大,接种后立即放入培养室的培养架上。 灵芝菌种培养条件:主要应对温度、湿度、光线和空气进行调节,一般灵芝菌丝体生长阶段都不需要光线,而培养基在拌料装瓶(袋)时已有一定的水分,故菌丝体培养阶段主要应控制好温度和通气条件。 (1)温度控制 温度影响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对培养基分解能力的强弱、菌丝分泌酶的活性高低和菌丝生长的强壮程度。在灵芝菌种生产过程中,培养温度太高会造成菌种早衰,太低会导致菌丝生长缓慢,而延长生产周期,因此,调节保持适宜的温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灵芝在25℃左右条件下最适宜生长。 (2)通气条件 一般灵芝是好气性真菌,培养时应注意通风透气。除装瓶(袋)时不宜过满,上部留出一定的空间有利生长外,在菌种培养室内要有适当的通风窗,或有排风扇等机械设备进行通风。但通风和保温往往有矛盾,尤其是冬季寒冷季节,通风会降低培养室温度,为了能保持室内有一定的通气量,培养架不宜过挤,菌种瓶(袋)摆放疏松些,同时可利用中午温度较高时刻,适当通气,以利灵芝菌种生长。 (3)湿度调节 菌种培养是在固定容器内生长菌丝体,只要培养基水分适宜,培养室的湿度就很容易调控。主要依据自然条件,防止湿度大杂菌滋生。可在室内定期撒石灰吸潮,加强通风除湿。在培养后期,若湿度不够时,可在培养室内喷水增大湿度。 (4)光线的调控 一般灵芝在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需要有遮光设备,如将门窗挂上帘子。 总之,培养室内温、湿、气、光诸条件,彼此是联系的。例如,室外气温和湿度均低于室内,采取通风换气便会降低室温和相对湿度;若室外气温高于室内,通风排湿又会升高室温。因此,温、湿、气、光需要综合考虑,妥善调节,使其适宜灵芝菌种的生长发育。
不需要购买。你可以在网上搜索 江苏食用菌网,那里有灵芝的种植方法和菌种制作技术视频。可以参考一下。
培育野生灵芝菌种。首先应该选择野生灵芝的优良子实体,然后切取灵芝子实体生长点。进行组织分离或者进行孢子分离。经过多次提纯驯化以后。就可以获得野生灵芝菌种。

5,灵芝的种植技术

目前灵芝人工栽培有椴木栽培和代料栽培,我们就两种栽培方法简要介绍以下 一 椴木栽培 采用适生树种截成段栽培灵芝的方法称椴木栽培。常见的有长椴木生料栽培,短椴木生料栽培,短椴木熟料栽培,树桩栽培以及枝束栽培等。熟料栽培虽然比生料栽培工序复杂,耗能大,技术要求严格等,但熟料栽培具有发菌速度快,菌丝在椴木内分布面积广,营养积累多,生产周期短,生产较稳定以及易获得优质高产等优点。这里以短椴木熟料栽培为主。 介绍长椴木,树蔸,枝束等栽培方法 1,芝事安排 (1)栽培时间:椴木组织致密,一般不外加营养源,发菌时间比代料缓慢,接种时间应比代料栽培提前,一般安排在12月 初到翌年一月下旬。这段时期气温低,少雨,接种成活率高,同时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发菌,菌丝积累养分多,为子实体正常生育提供了物资保证。至清明前后,气温稳定在20度以上时即可埋土使原基慢慢发生,年内可收获1-2潮芝。 (2)菌种选择:目前供椴木栽培的品种较多,但以南韩灵芝1号,2号,泰山灵芝1号,2号,圆芝6号较为理想,表现盖大,肉厚,色泽光亮,产量较高等特点,其中以南韩灵芝2号栽培最多、最广。 (3)树种选伐:一般说凡是适于香菇,木耳椴木栽培的树种,也可用于灵芝椴木栽培。其中,以壳斗科树种较理想,特制是青冈属,栲属和栎属树种为最好。除此,杜英科,金缕梅科等树种也很适合灵芝栽培。实践证明供灵芝栽培的树种约77种,分属20科42属。栽培效果较理想的树种,其木材学特征是:树皮较厚,形成层发达,不易与木质部剥离;木材容重比较大,材质较硬实;边材发达或不显心材,早材率高;木射线发达或具宽木射线;导管丰富或为大型导管材。树木直径要求6厘米。 以上20里米以下,长30厘米为宜,芝树的砍伐期一般安排在生产前半个月,也可边砍伐,边截断,边装袋灭菌,水分不足将抑制子实体发生。 (4)生产中几个理论参数:根据实践对椴木的用量,栽培场所的面积,需菌种数,产芝量等作了以下统计,它对灵芝规模化生产中的策划,设计,布局等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各地生产中可以借鉴。 1立方米椴木约850段(直径10厘米,长15厘米);每亩(667平方米)可埋25-28立方米椴木;1吨干灵芝相当于70立方米椴木的产量(按1立方米椴木当年可产干灵芝15千克,依椴木大小分别可出芝2--3年);1千克鲜灵芝可晒(烘)干灵芝0。3-0。5千克;1立方米椴木包成54袋灭菌(65厘米*85厘米);1立方米椴木54袋需要菌种量80-100瓶。 随着灵芝生产的发展,工艺不断完善,栽培方法各地不尽相同。诸如袋的大小,椴木的长短,接种方法,埋土方式等有所差别。因此。此参数只能作为生产中参考。
灵芝一般在大棚种植,有关灵芝栽培技术可以在网上搜索 石家庄浓地宝食用菌网,那里有灵芝种植技术资料,可以参考一下。

6,灵芝栽培如何操作越详细越好包括如何接种如何杀菌需要什么设备

灵 芝 栽 培 技 术 江苏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 Tel:0516-88939450 灵芝俗称灵芝草,古称瑞草或仙草,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技术 1、栽培袋的制作。原料配方为棉籽壳60%、杂木屑20%、麸皮20%,外加糖1%、豆饼2%、石膏、石灰各1.5%,硫酸镁0.4%。配制时先将主料干拌混合均匀,然后把糖、石灰、硫酸镁溶于水中,喷洒在主料中再进行翻拌,待含水量均匀时(60-65%)即可装袋。菌种袋最好采用17×35CM的丙烯简料,两头扎口,两头接种。每袋可装干料0.5公斤。装料时要松紧一致,两头袋口要扎紧。袋装好后及时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当温度达到100℃时维持8-9个小时,停火后再闷上5-6个小时即可出锅晾袋。待料袋温度下降至30℃以下时即可接种。接种时要严格做到无菌操作,以减少污染。发菌阶段要使光线阴暗,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温度保持在24-28℃。每隔7-10天翻袋一次,发现污染及时清除处理。一般经过25-30天菌丝即可发满料袋,5-7天后即可扩种,扩种时菌丝培养与栽培种相同。 2、出芝的管理。 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均可安排出芝。当灵芝菌袋发满菌丝后,开始出现原基时,即可进行出芝管理。 紫芝由于其柄短甚至无柄,所以覆土时不能全脱袋,应在一头留有2-3CM的菌袋,其余部分全脱,然后进行覆土。土应覆至袋口0.5CM以下以防芝层沾土,影响质量。每平方米50袋左右,袋间距2CM左右,覆土后用喷壶洒水,使袋头的余土冲掉。芝畦不宜过宽,以80CM为宜,覆土整理后,开始控制温度。掌握22-30℃之间,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增加光线,通气使菌蕾早形成,快分化。适宜条件下,一般从栽培至采摘约40天左右。 灵芝成熟的标志是,菌盖由薄变厚,颜色由浅黄变红褐色,菌盖周围白色的生长圈已消失,菌管内散 少量孢子粉。菌盖变成漆光色泽。成熟的灵芝已停止生长,抗逆抗杂菌能力减弱,加之芝棚的温湿度较高,所以易感杂菌。因此,应及时采收,采收时可用利刀从芝柄根部割下或用手直接拧断芝柄,采下的灵芝应及时放在干净的水泥场上晾晒,严防杂物粘附,也可以在40-60℃烘干,使水分降至12%。 二、病虫防治 1、木霉绿霉(青霉)和链孢霉。在培养料上,灵芝菌柄生长点和菌盖下面的子实层均易受伤害。青霉初期的菌丝为白色,松絮状,产生分孢后,为浅绿色或蓝绿色。木霉初期菌丝为灰白色或白色浓密棉絮状,不久便产生黄粽色、黑色或深绿色的分生孢子。绿霉的繁殖力强,在灵芝的发菌期被浸染后,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严重时不能产生子实体。子实体被侵染后,严重时会腐死。链孢霉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危害猖獗,主要在培养料袋口和子实体根部及边缘蔓延极快,产生大量的桔红色粉状孢子。 对于杂菌的防治,可选用克霉灵注射,子实体可用克霉灵加石灰擦洗或覆盖,严重时可以清除、火烧或深埋。 2、菌蝇。菌蝇产卵于培养料的表面。几天后便孵化成蛆,蛆钻入培养料内破坏菌丝体,后期危害子实体,取食组织。 菌蝇及其他害虫都要做到以防为主,在培养袋进棚前要作内外喷酒0.2%乐果或0.2%敌杀死处理,以彻底杀死虫体。

7,为什么灵芝被称为仙草

灵芝其实并不是草,它是一种真菌植物,是一种珍贵的中药药材。灵芝体内含有生物碱、内脂香豆精、酸性树脂、氛基酸、油脂及还原性物在灵芝的真菌丝体内还有多种酶。因此,灵芝入药,不仅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同时还有补气益血、养心安神、平喘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健忘、乏力等症。所以,灵芝被称为“仙草”。如果要说出一种具有神奇疗效的草药,很多人都会想到灵芝。麻姑用它酿酒为西王母献寿,白素贞偷了它来让许仙起死回生,更不用说大批武侠和神怪小说都用它为主角“提升若干年的修行”。今天固然没有人相信复活和成仙这回事了,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名气,灵芝,俗称“仙草”,是享誉久远的中华瑰宝,也是较为名贵的中药材,备受中医学者的亲睐。唐代开元年间的《道藏》把:“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深山野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苁蓉”并称为中华九大仙草。其中深山野灵芝位列其中。为何叫灵芝?之所以用“芝”,是因为灵芝的形状像一个“之”字;古人不懂真菌,看到它长在木头上,便以为是一种草本植物,就加了个草字头;又因为野生的很少,是帝王才能享用的宝物,所以前边加了个“灵”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符合药用灵芝标准的只有两种:赤芝和紫芝。所以目前人工栽培的绝大部分为赤芝和紫芝。灵芝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广东、福建等地。千年灵芝可真?现代科学证明,根本就不可能有千年灵芝。灵芝就像蘑菇一样,是一年生的。正常环境下一棵灵芝从生长到成熟,最多12个月!成熟后若不处理,灵芝不会再继续生长,只会木质化,没药效了!而且,灵芝孢子粉成熟后都散发了,只留下一个子实体的空壳,能有什么用呢?灵芝的功效?补气:主治气虚,包括肺气虚、肾气虚、脾气虚、心气虚等等。经常没力气乏力,容易疲劳,会自汗的人十分适合。安神:适合失眠多梦,晚上睡不安稳。灵芝的安神还有养心的作用,比方说心慌、心悸、健忘等。止咳平喘:咳喘病人适用。抗肿瘤: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灵芝多糖能预防肿瘤的生成和揭制肿瘤的扩散及生长。抗衰老:我们在做药理学试验时发现,灵芝能延长实验小白鼠的寿命。是不是灵芝越大越好?有些灵芝长得特别大,比脸盆还大;甚至还有一层层叠起来的。其实这种灵芝是培育出来给老板当盆景观赏用的,品种叫“树舌”,不属于药典规定的药用灵芝范畴。灵芝如何挑?灵芝的有效成分在菌盖上,而不是在“伞柄”上。大家挑选的时候,菌盖要大,根要小,但是菌盖也不要大得太夸张,一般饭碗这么大就够了,再大就可能是有意识培养出来的;还要看是否成熟,中药里的很多有效成分,需要等到植物的成熟期后才能达到最佳比例,所以灵芝要买摸上去硬一点的。很多人都误认为灵芝颜色越深越好,所以去药店买,一般会挑选紫芝,而不是赤芝,商家卖的时候,紫芝也比赤芝贵。但实际上这两种都是灵芝,疗效一样,成分一样,中药房里用的就有很多赤芝。野生灵芝和种植灵芝在选择上应该怎么选?价格相差很大,效果相差不大。打个比方,同等分量的灵芝,种植的10块钱,野生的可能要100块钱。如果说100块的野生灵芝有100%的疗效,那么种植的起码也有85%——90%。所以说从性价比上来看,没必要一味追求野生灵芝。

8,灵芝栽培技术

灵芝栽培技术指的是种植灵芝的技术。主要包括接种后应在适温下培养,促进菌丝很快从轴向横向长满整个椴木表面以及向韧皮部,形成层,维管束等延伸。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每天中午开窗,通风换气,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每周微喷3%来苏水1次,以防杂菌滋生。随着生长菌丝量增加,菌袋内氧气减少,袋壁水珠增多,当菌丝在断面上形成菌被时,结合室内喷雾消毒,微开袋?/p>
灵芝栽培技术   江苏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 tel:0516-88939450   灵芝俗称灵芝草,古称瑞草或仙草,现将其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技术   1、栽培种的制作。原料配方为棉籽壳60%、杂木屑20%、麸皮20%,外加糖1%、豆饼2%、石膏、石灰各1.5%,硫酸镁0.4%。配制时先将主料干拌混合均匀,然后把糖、石灰、硫酸镁溶于水中,喷洒在主料中再进行翻拌,待含水量均匀时(60-65%)即可接种。菌种袋最好采用17×35CM的丙烯简料,两头扎口,两头接种。每袋可装干料0.5公斤。装料时要松紧一致,两头袋口要扎紧。袋装好后及时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当温度达到100℃时维持8-9个小时,停火后再闷上5-6个小时即可出锅晾袋。待料袋温度下降至30℃以下时即可接种。接种时要严格控制,做到无菌操作,减少污染。发菌阶段要使光线阴暗,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温度保持在24-28℃。每隔7-10天翻袋一次,发现污染及时清除处理。一般经过25-30天菌丝即可发满料袋,5-7天后即可扩种,扩种时菌丝培养与栽培种相同。   2、出芝的管理。   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均可安排出芝。当灵芝菌袋发满菌丝后,开始出现原基时,即可进行出芝管理。   紫芝由于其柄短甚至无柄,所以覆土时不能全脱袋,应在一头留有2-3CM的菌袋,其余部分全脱,然后进行覆土。土应覆至袋口0.5CM以下以防芝层沾土,影响质量。每平方米50袋左右,袋间距2CM左右,覆土后用喷壶洒水,使袋头的余土冲掉,两天得剪掉袋口。芝畦不宜过宽,以80CM为宜,覆土整理后,开始控制温度。掌握22-30℃之间,空气温度控制在85-90%,增加光线,通气使菌蕾早形成,快分化。适宜条件下,一般从栽培至采摘约40天左右。   灵芝成熟的标志是,菌盖由薄变厚,颜色由浅黄变红褐色,菌盖周围白色的生长圈已消失,菌管内散 少量孢子粉。菌盖变成漆光色泽。成熟的灵芝已停止生长,抗逆抗杂菌能力减弱,加之芝棚的温湿度较高,所以易感杂菌。因此,应及时采收,采收时可用利刀从芝柄根部割下或用手直接拧断芝柄,采下的灵芝应及时放在干净的水泥场上晾晒,严防杂物粘附,也可以在40-60℃烘干,使水分降至12%。   二、病虫防治   1、木霉绿霉(青霉)和链孢霉。在培养料上,灵芝菌柄生长点和菌盖下面的子实层均易受伤害。青霉初期的菌丝为白色,松絮状,产生分孢后,为浅绿色或蓝绿色。木霉初期菌丝为灰白色或白色浓密棉絮状,不久便产生黄粽色、黑色或深绿色的分生孢子。绿霉的繁殖力强,在灵芝的发菌期被浸染后,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严重时不能产生子实体。子实体被侵染后,严重时会腐死。链孢霉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危害猖獗,主要在培养料袋口和子实体根部及边缘蔓延极快,产生大量的桔红色粉状孢子。   对于杂菌的防治,可选用克霉灵注射,子实体可用克霉灵加石灰擦洗或覆盖,严重时可以清除、火烧或深埋。   2、菌蝇。菌蝇产卵于培养料的表面。几天后便孵化成蛆,蛆钻入培养料内破坏菌丝体,后期危害子实体,取食组织。   菌蝇及其他害虫都要做到以防为主,在培养袋进棚前要作内外喷酒0.2%乐果或0.2%敌杀死处理,以彻底杀死虫体。
你可登陆食用菌技术网,那里有有关灵芝的详细栽培技术。
灵芝种植技术,可以推荐你看看【苗长海独创灵芝种植技术】,内容挺全面的~!

9,蘑菇的栽培技术调查报告

蘑菇的栽培技术调查报告 过程: 一、菇房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房子朝南,顶上设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垫新土夯实。四周墙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内每次可用药剂熏蒸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制,木制或铁制,床宽1.2米,横档以毛竹或杂木搭架,摊上芦垫等。床与床间距0.4-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层与层间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参考以上条件,各地可根据情况,利用简易房室加以修理利用,或因地制宜搭盖菇房。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末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 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约7月上、中旬开始堆制,粪草比例一般为7:3或6:4。稻草类要先晒干切断,粪便要晒干粉碎。其它配料为少量的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培养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湿,一层草一层粪堆好,然后可覆盖草帘保温湿。建堆3-4天后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够可加水增温。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后发酵是蘑菇培养中一项新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 三、播种及覆土 料温下降到28℃以下时,即可开始播种。将培养料整理成平面,厚度12-15厘米,采用穴播,株行距约9×9厘米,每瓶菌种(750毫升)约播1平方米,若要发菌快,可多播一些。播种后需注意保湿,菌丝开始萌发生长时,要逐步加强通风,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并控制杂菌生长(发现时可挖去)。菇床上要覆盖细泥团,蘑菇子实体正常形成,生长。可用晒干的菜园土上豆类土等肥土块过筛,大泥团约鸽蛋大小,小泥团约花生仁大小。当菌丝体发满表面,并已深入培养料之大部份时即可进行,先盖粗土,(约2.4厘米厚,含水量20%),后盖细土(约1.2厘米左右,略干)。 四、水份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少喷勤喷。培养料和覆土层基本是底湿上干,内湿外干。温度保持在10-18℃,最适宜于实体形成生长。发现粗细土层上有小菌蕾时,要喷施出菇水,当子实体发育到有豆粒大小时,可多喷水,以利发菇。出菇期间,空气湿度保持80-90%。秋菇采摘三批后,气温降低,可用0.2%尿素或硫酸铵,腐熟的人粪尿、畜尿或1%葡萄糖追肥。入冬后,加强管理,还可试验用增加菇房室温的办法继续产菇。春菇生产约在3月份开始,管理需保温保湿,适时喷水,并在每批菇采摘后,下批菇蕾形成前喷施追肥。 五、采收 一般应在菇盖开至八成时采收。采收时要轻摘、轻放、轻运,以保证菇形完整,不受损伤。同时,应分级采收,分级存放,分级装运,分级交售。无论采收、交售和加工都要及时。 结果、结论自己写吧哈 再多给我一点分 求
你可以与qq1119698105的朋友联系。他可以为你提供相关的资料。
双孢菇具有品质优良,口感好,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每667 m2经济效益达1.2万元,其栽培技术: 一、准备培养料及配方,以栽培100m2计算,需备优质干麦秸1500kg,干牛马粪600kg,磷肥50kg,尿素15kg,石膏粉25kg,碳酸钙12.5kg。 二、培养料的堆制与翻堆 (一)堆制培养料的全过程需要25天左右,建堆时间在播种前期5天进行。 (二)堆制与翻堆。培养成料堆制选在地平、不存水、无污染、有水源的地方;建堆前2-3天,将麦秸浸水后捞出,逐层均匀撒入1.5石灰粉,再将麦秸堆成长方形大堆,逐层踏实,同时将马粪土预湿;建堆时先在堆料场上铺一层湿好的麦秸,厚薄15-20cm,然后再在麦秸上撒一层粪,共计10-12层,从第二层开始适量加水,分四次进行翻堆,第一次在建堆后的第七天进行,以后每次间隔5-6天,每次翻堆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 三、播种 (一)播种时间:外界温度在25℃左右,料温在28℃以下适合播种,根据我市气温状况9月5目前为宜。 (二)播种量:每 m2接种500g/瓶。 四、播种后覆土前的管理 (一)播种后,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如料温超过28℃,棚内温度超过30℃,适当通风降温。 (二)播种后4-10天内,要及时微量通风,如湿度在70%左右,属于偏低,可用纸盖在料面上,再用1%的石灰水喷在纸上,至纸湿而不积水为止。 (三)播种10日后及时把纸拿掉,15-20天后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即可覆土。 五、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 (一)覆土:按100m2计算需2.5m3土,在土中拌入50kg磷肥,1-2石灰粉,用水渗透,抓起成团,撒下散开为宜,把土均匀地铺在料面上,厚度在2-2.5cm为宜。 (二)覆土后的管理 1、水分:覆土层的含水量一般在20%最佳,在菇蕾长成米粒大时,喷一次出落水。 2、湿度:覆土后要求空间湿度在80-90%之间。 3、温度:菌丝体生长适温13-18℃,实体生长适温13-18℃。 4、适时采收:采收直径2-4cm。 专家预计,今年我省食用菌价格会继续上涨,但平菇会逐渐被姬菇、秀珍菇、白灵菇取代,这主要是因为平菇的品质在下降,价格可能略有下降。而一些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食用菌如杏鲍菇、姬菇、秀珍菇、白灵菇、茶树菇则会大受消费者欢迎,比2005年的销量肯定会翻一番,尤其是双孢菇的市场占有量会大幅度增加,种植珍稀食用菌定会有一个好收成。目前双孢菇批发价在2.7~3.5元/斤之间。 网上有昂~你看着合适就选我,不用给分~~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