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三七百科> 藤三七根气味,三七粉可以长期服用吗

藤三七根气味,三七粉可以长期服用吗

三七粉可以长期服用吗可以,但不要过量。网友你好对于你这个问题只能具体问题具体的来分析,对于身体健康的未成年人来说是没必要长期吃三七粉的,而三高的中老年认识可以时常吃些三七粉活血。但是在吃法和用量上面要留意些,一般每次吃三克左右,……

1,三七粉可以长期服用吗

可以,但不要过量。
1、网友你好对于你这个问题只能具体问题具体的来分析,对于身体健康的未成年人来说是没必要长期吃三七粉的,而三高的中老年认识可以时常吃些三七粉活血。但是在吃法和用量上面要留意些,一般每次吃三克左右,每天三次,可以饭前吃也可以饭后来吃。2 、有些时常市场上或是药店里的三七粉是三七的须根打的粉末,有的是加过三七叶子粉和其他的疼三七等,所以一般拿三七根自己打粉为妙;三七还要看产地,一般是云南文山产的,其他地区的一般就几十块一斤,无药效可言。3、自从过了五十岁以后,我也被三高所困,现在也一直都在吃三七,每天吃一点点;是一朋友帮忙从云南本地带的,这么朋友是我去云南出差的时候认识的,他在农科院做三七的种植科研,经常接触三七,识货。他的嬍信是 ksks 54 ,小伙子是农村出生的,朴树厚道,你对三七、天麻等药材不知道的,你都可以问他的,人 很 好。
三七粉是可以长期吃的,每天吃两次,一次不多于五克,无副作用。三七粉的味道是苦中带甘的,一般入口微苦(不是很苦),然后慢慢回甘;三七可以分为生吃和熟吃,吃法不同,功效和作用也不一样了,生打熟补。生吃活·血化·瘀,降三·高;熟吃补气·血。可以吃长期吃。没副作用,但是不能多吃了.我是江.苏的,这些年由于气血亏虚,故此一直在吃三七粉,药·店市·场等好多是用树根或者是藤三七冒·充的,不敢吃,是一位做药材研究的小伙帮带的,董药,知道吃法配伍等 嬍*信是 nsns456 ,吃法用量等不知的可以问.#%^&Z*不必把过多精力放在跑鞋上针对跑步保护膝盖和避免受伤角度,跑鞋没你想的那么重要,远远没有。跑鞋对避免跑步运动伤害方面的重要性,在我看来都排在下面列举的几个因素之后,先说明这点是因为很多朋友都认为自己跑步膝盖或其他伤害是单纯因跑鞋导致。跑鞋只跟用途需要有关,然后就是你自己的个人喜好。学会控制跑量跑步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在跑步中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但正是这种满足感往往会驱使我们运动过量。这也是很多新手容易犯的大错:今儿个心情好,在操场跑了二十圈,第二天膝盖就疼的不能走路了如何避免运动过量,最基础的一个原则:每周加量不要超过10%。关于跑量的递增量有不同说法,单纯用百分比来控制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结果,并不非常合理。因此每次跑步时的感受非常重要。这种感觉就是肌肉和身体的疲倦程度。对有经验的跑者来说,在跑量递增的赛前时期,先要感知一下跑与上周同样的跑量是否更轻松,如果是的话,在超出的跑量部分任意点感到无法控制跑姿时都应该停下来。如果并不感觉比上周更轻松,则不要选择增加跑量。在连续增加跑量或是高强度训练进行3-4周后,要设计1周的间隔周,将跑量减至最高峰的70%左右,进行充分的恢复和休息。之后再继续增加跑量和训练强度。而对于新手来说,双周增加一次跑量更为合理。相当于一周提高,一周巩固成果。而增加量不必限制刻意的比例。关注身体,跑到觉得落地变重,或是膝部感觉有压力时马上停下来。减少速度训练同等跑量的情况下,更高的速度意味着更大的冲击力,对膝盖伤害的可能更大。同时更高的速度,跑姿就会变形,为了拉大步伐,提高速度。不自觉的腿部在落地时没有任何弯曲,丧失了通过关节弯曲时的肌肉缓冲能力,而将冲击力直接传给了膝盖。这也是很多初跑者在跑步的前2个月,跑量很少的情况下受伤的原因。跑量虽然只有每天2,3km。但是急速尽自己的全力猛跑,在肌肉保护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就用巨大的冲击力将膝盖弄伤了。对于长跑和耐力跑来说,即使一个有经验的跑者,速度训练量一般也不会超过总训练量的10%。而且每周一般只有一次的间歇速度训练。而初跑者根本不用安排速度训练。调整跑步姿势。首先是脚落地的位置在膝盖的前边,造成膝关节伸直,甚至锁死。此时有相当向前的力量都通过地面反馈,冲击到膝关节
任何中药都不能长期服用,是药都有副作用,三七也不例外,但它是活血的要药,属于该药所治之症痊愈后,该药也就可以停服了。

藤三七根气味

2,新房装修后养上藤三七能取除异味吗

  搂会列月季、玫瑰吸收二氧化硫,桂花有较强的吸尘作用,长春藤和铁树可吸收苯,万年青和雏菊可清除三氯乙稀,银苞芋吊兰、芦荟和虎尾兰可吸收甲醛。   有研究表明,在24小时照明的条件下,芦荟可以消灭1立方米空气..1.柠檬去味:将柠檬切成小片,放置在冰箱的各层,可除去异味。2.蒸馒头时留下一小块生面在碗中,置于冰箱冷藏室上层,可使冰箱2~3个月内没有异味。3.用纱布包50克茶叶(不拘品种)放入冰箱,可去除异味。一个月后取出,放在太阳下曝晒,再装入纱布放进冰箱,可反复使用多次。4.木炭除味 把适量木炭碾碎,装在小布袋中,置冰箱内,除味效果甚佳。5.将燃烧过的蜂窝煤完整地取出晾凉后,放入冰箱内(为了使冰箱内干净,可将其置于盘内),放置一两天后即可除去异味。6.橘子皮除味 取新鲜橘子500克,吃完橘子后,把橘子皮洗净揩干,分散放入冰箱内,3天后,打开冰箱,清香扑鼻,异味全无。

藤三七根气味

3,藤三七与田七有何区别

〖藤三七〗与【三七(田七)】功效不一样。。价格也天渊之别。。 〖藤三七〗,又叫落葵薯,一般是经过蒸煮后冒充三七出售,这种药材的块茎也是呈纺锤形,长3到8厘米,直径是1到3厘米,表面是灰褐色的,味道微苦,有蜡质光泽,主要用于治疗骨折和腰膝酸软。 一般三七又称田七,现在在市面上卖的绝大部分三七都是人工栽培出来的,野生的三七几乎在市场上难以见到。还有一种称之为“藤三七”,藤三七是长在藤子上没有须根。而最主要的辨别方法网上找一些图面对比就能看出来了,在百度百科分别搜索“三七”和“藤三七”一看便知。其次是可以把它敲烂看看,全干的三七里面有类似“暗祖母绿”的颜色,还有分层痕迹,并且很硬很重。如果不是的话哪估计就是藤三七,藤三七密度没有三七(田七)高。正宗的三七95%都产自文山。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的主要功效: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揪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保健功能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6.止血、活血化瘀;7.保肝、抗炎;8.延缓衰老;9.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藤三七】藤三七,又称洋落葵、藤子三七和川七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及台湾等省。藤三七原多为野生,作为一种药用植物或野生蔬菜,近年来,在台湾和广东等省已有大面积栽培,并已作为蔬菜产品上市。藤三七与我们经常食用的落葵属同一科植物,从植株外形到风味品质均有相似之处。藤三七的地上茎蔓生肉质,叶片呈心脏形,叶色油绿,肉质肥厚,光滑无毛,叶柄短,蔓腋生有直径约3-4厘米的瘤块状绿色芽珠。藤三七的叶片、珠芽均可食用,具有全面的营养成分和特殊的功效成分。尤其是铁的含量较高,每100克叶片中含铁2毫克左右。 藤三七具有滋补消肿、壮腰膝等功效,云南等地民间多采收藤三七的珠芽、块茎洗净,去皮后与瘦肉或鸡块同煮食用,治疗腰膝疼痛。台湾也有研究报道表明:藤三七叶片水煮抽提物对于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抵制作用,有抗炎症和强肝的效果。新鲜叶片炒食或与肉同炒,还可治疗习惯性便秘。藤三七主要以叶片和嫩梢作为蔬菜食用,嫩滑爽口。应选择叶片深绿色、无斑痕、叶片肥大厚实、茎脆嫩、无花和珠芽的购买。由于藤三七栽培容易,病虫害少,很适宜于家庭庭院栽培,即可采摘用做蔬菜,又可绿化、美化环境,可谓一举两得。藤三七为多年生宿根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光滑无毛。一年的新梢可长达4~5m以上,茎圆形,嫩茎绿色,老熟茎变成棕褐色,叶互生,肉质肥厚,叶片心脏形,光滑无毛,有短柄。原产于巴西,在中国很多地区均有种植,尤其在南方地区种植较多。其栽培容易,病虫害发生少且营养高、口味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具有滋补、壮腰膝、消散痰、活血、健胃保肝等作用。男女老少皆宜。。藤三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尤以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每100克成长叶片含蛋白质1.85克、脂肪0.17克、总酸0.10克、粗纤维0.41克、干物质5.2克、还原糖0.44克、维生素C6.9毫克、氨基酸总量1.64克、铁1.05毫克、钙158.87毫克、锌0.56毫克。藤三七具有滋补、壮腰健膝、消肿散瘀及活血等功效,是一种新型保健蔬菜。 藤三七家常食谱: 蒜茸藤三七 材料:藤三七100克、枸杞20克、嫩姜30克、麻油、米酒、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藤三七去梗洗净,枸杞略洗、嫩姜切细丝。 2.麻油入锅中火烧热,爆香嫩姜丝、枸杞,加入藤三七及酒、盐,盖锅焖30秒味精拌匀起锅。打一颗蛋,需打散,加入拌匀,会使整个口感滑嫩顺口。 麻油藤三七爆腰花 材料:腰子1个、姜2块、藤三七叶2两、枸杞半匙。 调味料:麻油2大匙、米酒4两、盐少许糖少许、淀粉1匙。 做法: 1.藤三七叶放入滚水中略烫一下,捞出后放入冷水中泡凉备用。 2.姜切薄片,腰子片开切去内部血管部分,表面切花刀再改刀切成斜片,放入容器中加入1匙干淀粉,起油锅将油烧热,放入腰花过油10秒后捞出沥干。 3.原锅油倒掉,放入麻油爆香姜片,再加入米酒、盐、糖略炒一下。 4.再将泡软的枸杞、藤三七叶、腰花一同倒入锅中,以少许淀粉水芶芡炒匀即可。 藤三七煎蛋 材料:新鲜鸡蛋3个,藤三七3两(150克),麻油2大匙 调味料:味精,盐 做法: 1.藤三七洗净切碎备用。 2.将新鲜鸡蛋打入碗中,伴入少量的水,再将切碎的藤三七放入均匀搅拌。 3.起锅入麻油,将前述混合之蛋液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色为止。 另为了去掉草腥味,放麻油、姜、米酒。先将藤三七七用热水烫,可除去特有的苦涩味。藤三七久炒会变色不绿。【真伪区别!!】真品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呈类圆形或圆柱形,长2-5厘米,直径1-4厘米,上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表面光滑,呈灰褐色或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体重。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斑点。气微味苦,而后微甜。伪品三七。为姜科植物莪术的干燥根茎。经人工雕刻后,类似三七,呈类圆形或圆锥形。表面灰黄色,有明显的环形节和雕刻的刀口痕,不光滑的表面附有白色粉末。体重,质坚实,难折断,断面呈黄绿色或灰褐色。具有角质样蜡光或带粉性,内表层呈环状,黄白色,维管束呈点状。击碎后,皮部与木部不分离,有浓厚的刺鼻味,气微味辛,粉末淡黄色。三七与莪术的功效各不相同,药用时不可互相混用,应认真的加以鉴别。打腊三七和水洗三七区别图片,下面详细介绍下打蜡三七和水洗本色三七的区别。打蜡三七: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三七,打蜡的是多经过一道加工的三七,“打蜡”顾名思义,和汽车打蜡一个道理,就是说表面打上一层蜡,食用蜡,对人体大致是有害的,打蜡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药效,目的有四个:1、有利保存,防虫蛀、防潮;2、美观,看上去表面光滑,入手滑润;3、掩盖缺陷,很多坏的三七打蜡后就看不出了;4、增加额外重量,一吨三七打上蜡后能增加50千克的重量,食用蜡10多元一千克,三七几百块一斤。第一个目的基本上没必要了,三七都是供不应求,没必要想保存上几年的,主要目的还是2、3、4,表面光滑,入手滑润让三七感觉更稀奇,上个档次;掩盖缺陷后,很多坏的三七能卖个好价钱;几十斤食用蜡以三七的价格售出,是个不小的数目哦。但并不是说打蜡的三七就是不好的,好三七打蜡后还是好三七,追求视觉效果也不为过的,主要是打蜡后增加了鉴别难度,不是很有把握鉴别。打蜡三七特点:灰黑色,表面有层蜡,用指甲刮能刮下来,正常都很薄,如果感觉蜡糊的老实厚的,肯定有问题,坚决不买。水洗本色三七:七园采挖后,洗净晒干保存,没有经过其他的任何加工,最真实的颜色,带点泥土的颜色,但不真是泥土,只是颜色,细看就可以看出,种植地颜色不同,三七颜色也有差别,文山三七有六七种颜色,但主要还是以土黄色和土灰色为主,打蜡的三七只有一个颜色-灰黑色带反光。【三七的真假】 优质三七、真三七、假三七、三七鉴别、三七特征 三七其中含有较大成分的人参皂苷以及蛋白质,“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正像清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的那样:“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气第二,味同而功异等”。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三七的花朵也可以用水冲泡,有清热、静心安神的功效,对于白天精神萎靡,夜晚“动力无限”的夜猫一族来说,三七花确实应当是茶杯中常备之物呀。 三七在古代被称为“金不换”,拿金子都换不来。正因为三七的活血功能强,所以在治疗冠心病时也是常用药。三七的真假如何购买优质三七买三七时,要以颗粒较大的、表面平滑的、药体上没有小枝小爪的为佳。一般来说,田七要种植三年以上才能收取,否则就会药效不足,而种植的年代越长,个头就会越大,相应的疗效就会越好。所以,田七的质量高低是用每斤有多少个来衡量。个数越少,三七越大,质量也就越好。像质量最好的,每斤只有20头(个),差的,每斤一百头的都有。 花样繁多的伪品三七 【正品三七的特征】:一般是圆锥形或两头尖中间宽的纺锤形,拿尺子量一下,长度约1到6厘米,直径是1到4厘米,表面呈灰黄色或者灰棕色,所以常分别被称为“铁皮”和“铜皮”。三七上面有断断续续的纵向皱纹,通体周围有瘤子一样的突起,这些瘤子叫狮子头,如果拿刀切开的话,会看到里面呈灰绿色、黄绿色或者灰白色,中心有菊花形的纹路。口尝味道为先苦后甜。三七的特征概括为:“三七铜皮铁骨身,皮色灰褐疙瘩形,切面木部菊花纹,气味微苦后微甜。”〖假冒伪劣三七〗:主要是有两类方法。第一类是拿和三七名称相似的植物去冒充三七。主要有水三七和土三七等五种药材。 【土三七,又叫菊叶三七】,是菊科植物土三七的干燥根茎,具有止吐血和祛瘀的功效,疗效一般,它的根茎一般是拳形或团块状,长度是3到6厘米,直径是3厘米,表面是灰棕色或者淡黄色,新鲜的一般呈现紫红色,全身也有瘤子和断续状沟纹,与三七类似,但是如果将它切开,会发现断面是灰黄色或者白色,没有绿色,尝起来味道是先甜后苦。 【水三七】,是裂果薯的块茎,一般是圆球形或长圆形的,表面是灰棕色,有粗糙皱纹或突起的小根须,折断易碎,不像三七那样有韧性,断面是灰黄色并带有蜡样光泽,味道苦,有小毒,吃了会头晕头痛,天天吃就会大毒。 【竹节参】,它又叫竹根七,根茎呈竹编状,扁圆形,稍微弯曲,约有5到22厘米长,直径是2厘米左右,呈狭长形,上面有很多环形的茎痕,质地较脆,折断后断面是黄白色或淡黄色,气味微香,主要治疗咳嗽和体虚,有一定滋补效果。 【白及】,又叫羊角七,块茎一般是菱形,长度在2到5厘米,宽度在1厘米左右,表面是灰白色,上面有突起的茎痕,植物底端有断面,像是连接另一段植物的痕迹,质地坚硬不易断,断面是半透明的白色,嚼起来有粘性,味道微苦。这种东西是止血消肿的,涂抹在患处,对治疗溃疡和暗疮也有一定效果。 【藤三七】,又叫落葵薯,一般是经过蒸煮后冒充三七出售,这种药材的块茎也是呈纺锤形,长3到8厘米,直径是1到3厘米,表面是灰褐色的,味道微苦,有蜡质光泽,主要用于治疗骨折和腰膝酸软。 【莪术】,又叫山姜黄或者绿姜,是姜科植物。它的形状与三七类似,表面一般是灰绿色或者黄棕色,断面也呈棕褐色或黄绿色,但没有“狮子头”(瘤状突起),有的话也是人造的,造出来一般与天然的很类似,如果细看会发现瘤状处有刀刮的痕迹。从外形,是很难区分莪术和三七,所以只能从气味和味道上辨别。与几乎没有气味的三七相比,莪术闻起来有辛辣味,而且尝起来味道苦,而且带有辣味,没有那种丝丝的甜味,所以闻一下尝一下才是辨别的重点,在买药的时候,除了仔细将药材放到鼻子前闻一下以外,可以向销售者要求予以试尝鉴别,如果他执意不肯,就说明里面很可能有鬼。 【莪术】的作用:主要是被用来破血祛瘀的,对于治疗妇女闭经也有较好的效果。就是说它和三七一个负责凝血止血,一个负责破血放血,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藤三七根气味

4,藤三七怎么吃有什么禁忌吗

〖藤三七〗与【三七(田七)】功效不一样。。价格也天渊之别。。 〖藤三七〗,又叫落葵薯,一般是经过蒸煮后冒充三七出售,这种药材的块茎也是呈纺锤形,长3到8厘米,直径是1到3厘米,表面是灰褐色的,味道微苦,有蜡质光泽,主要用于治疗骨折和腰膝酸软。 一般三七又称田七,现在在市面上卖的绝大部分三七都是人工栽培出来的,野生的三七几乎在市场上难以见到。还有一种称之为“藤三七”,藤三七是长在藤子上没有须根。而最主要的辨别方法网上找一些图面对比就能看出来了,在百度百科分别搜索“三七”和“藤三七”一看便知。其次是可以把它敲烂看看,全干的三七里面有类似“暗祖母绿”的颜色,还有分层痕迹,并且很硬很重。如果不是的话哪估计就是藤三七,藤三七密度没有三七(田七)高。正宗的三七95%都产自文山。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的主要功效: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揪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保健功能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6.止血、活血化瘀;7.保肝、抗炎;8.延缓衰老;9.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藤三七】藤三七,又称洋落葵、藤子三七和川七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及台湾等省。藤三七原多为野生,作为一种药用植物或野生蔬菜,近年来,在台湾和广东等省已有大面积栽培,并已作为蔬菜产品上市。藤三七与我们经常食用的落葵属同一科植物,从植株外形到风味品质均有相似之处。藤三七的地上茎蔓生肉质,叶片呈心脏形,叶色油绿,肉质肥厚,光滑无毛,叶柄短,蔓腋生有直径约3-4厘米的瘤块状绿色芽珠。藤三七的叶片、珠芽均可食用,具有全面的营养成分和特殊的功效成分。尤其是铁的含量较高,每100克叶片中含铁2毫克左右。 藤三七具有滋补消肿、壮腰膝等功效,云南等地民间多采收藤三七的珠芽、块茎洗净,去皮后与瘦肉或鸡块同煮食用,治疗腰膝疼痛。台湾也有研究报道表明:藤三七叶片水煮抽提物对于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抵制作用,有抗炎症和强肝的效果。新鲜叶片炒食或与肉同炒,还可治疗习惯性便秘。藤三七主要以叶片和嫩梢作为蔬菜食用,嫩滑爽口。应选择叶片深绿色、无斑痕、叶片肥大厚实、茎脆嫩、无花和珠芽的购买。由于藤三七栽培容易,病虫害少,很适宜于家庭庭院栽培,即可采摘用做蔬菜,又可绿化、美化环境,可谓一举两得。藤三七为多年生宿根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光滑无毛。一年的新梢可长达4~5m以上,茎圆形,嫩茎绿色,老熟茎变成棕褐色,叶互生,肉质肥厚,叶片心脏形,光滑无毛,有短柄。原产于巴西,在中国很多地区均有种植,尤其在南方地区种植较多。其栽培容易,病虫害发生少且营养高、口味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具有滋补、壮腰膝、消散痰、活血、健胃保肝等作用。男女老少皆宜。。藤三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尤以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每100克成长叶片含蛋白质1.85克、脂肪0.17克、总酸0.10克、粗纤维0.41克、干物质5.2克、还原糖0.44克、维生素C6.9毫克、氨基酸总量1.64克、铁1.05毫克、钙158.87毫克、锌0.56毫克。藤三七具有滋补、壮腰健膝、消肿散瘀及活血等功效,是一种新型保健蔬菜。 藤三七家常食谱: 蒜茸藤三七 材料:藤三七100克、枸杞20克、嫩姜30克、麻油、米酒、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藤三七去梗洗净,枸杞略洗、嫩姜切细丝。 2.麻油入锅中火烧热,爆香嫩姜丝、枸杞,加入藤三七及酒、盐,盖锅焖30秒味精拌匀起锅。打一颗蛋,需打散,加入拌匀,会使整个口感滑嫩顺口。 麻油藤三七爆腰花 材料:腰子1个、姜2块、藤三七叶2两、枸杞半匙。 调味料:麻油2大匙、米酒4两、盐少许糖少许、淀粉1匙。 做法: 1.藤三七叶放入滚水中略烫一下,捞出后放入冷水中泡凉备用。 2.姜切薄片,腰子片开切去内部血管部分,表面切花刀再改刀切成斜片,放入容器中加入1匙干淀粉,起油锅将油烧热,放入腰花过油10秒后捞出沥干。 3.原锅油倒掉,放入麻油爆香姜片,再加入米酒、盐、糖略炒一下。 4.再将泡软的枸杞、藤三七叶、腰花一同倒入锅中,以少许淀粉水芶芡炒匀即可。 藤三七煎蛋 材料:新鲜鸡蛋3个,藤三七3两(150克),麻油2大匙 调味料:味精,盐 做法: 1.藤三七洗净切碎备用。 2.将新鲜鸡蛋打入碗中,伴入少量的水,再将切碎的藤三七放入均匀搅拌。 3.起锅入麻油,将前述混合之蛋液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色为止。 另为了去掉草腥味,放麻油、姜、米酒。先将藤三七七用热水烫,可除去特有的苦涩味。藤三七久炒会变色不绿。【真伪区别!!】真品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呈类圆形或圆柱形,长2-5厘米,直径1-4厘米,上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表面光滑,呈灰褐色或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体重。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斑点。气微味苦,而后微甜。伪品三七。为姜科植物莪术的干燥根茎。经人工雕刻后,类似三七,呈类圆形或圆锥形。表面灰黄色,有明显的环形节和雕刻的刀口痕,不光滑的表面附有白色粉末。体重,质坚实,难折断,断面呈黄绿色或灰褐色。具有角质样蜡光或带粉性,内表层呈环状,黄白色,维管束呈点状。击碎后,皮部与木部不分离,有浓厚的刺鼻味,气微味辛,粉末淡黄色。三七与莪术的功效各不相同,药用时不可互相混用,应认真的加以鉴别。打腊三七和水洗三七区别图片,下面详细介绍下打蜡三七和水洗本色三七的区别。打蜡三七: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三七,打蜡的是多经过一道加工的三七,“打蜡”顾名思义,和汽车打蜡一个道理,就是说表面打上一层蜡,食用蜡,对人体大致是有害的,打蜡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药效,目的有四个:1、有利保存,防虫蛀、防潮;2、美观,看上去表面光滑,入手滑润;3、掩盖缺陷,很多坏的三七打蜡后就看不出了;4、增加额外重量,一吨三七打上蜡后能增加50千克的重量,食用蜡10多元一千克,三七几百块一斤。第一个目的基本上没必要了,三七都是供不应求,没必要想保存上几年的,主要目的还是2、3、4,表面光滑,入手滑润让三七感觉更稀奇,上个档次;掩盖缺陷后,很多坏的三七能卖个好价钱;几十斤食用蜡以三七的价格售出,是个不小的数目哦。但并不是说打蜡的三七就是不好的,好三七打蜡后还是好三七,追求视觉效果也不为过的,主要是打蜡后增加了鉴别难度,不是很有把握鉴别。打蜡三七特点:灰黑色,表面有层蜡,用指甲刮能刮下来,正常都很薄,如果感觉蜡糊的老实厚的,肯定有问题,坚决不买。水洗本色三七:七园采挖后,洗净晒干保存,没有经过其他的任何加工,最真实的颜色,带点泥土的颜色,但不真是泥土,只是颜色,细看就可以看出,种植地颜色不同,三七颜色也有差别,文山三七有六七种颜色,但主要还是以土黄色和土灰色为主,打蜡的三七只有一个颜色-灰黑色带反光。【三七的真假】 优质三七、真三七、假三七、三七鉴别、三七特征 三七其中含有较大成分的人参皂苷以及蛋白质,“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正像清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的那样:“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气第二,味同而功异等”。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三七的花朵也可以用水冲泡,有清热、静心安神的功效,对于白天精神萎靡,夜晚“动力无限”的夜猫一族来说,三七花确实应当是茶杯中常备之物呀。 三七在古代被称为“金不换”,拿金子都换不来。正因为三七的活血功能强,所以在治疗冠心病时也是常用药。三七的真假如何购买优质三七买三七时,要以颗粒较大的、表面平滑的、药体上没有小枝小爪的为佳。一般来说,田七要种植三年以上才能收取,否则就会药效不足,而种植的年代越长,个头就会越大,相应的疗效就会越好。所以,田七的质量高低是用每斤有多少个来衡量。个数越少,三七越大,质量也就越好。像质量最好的,每斤只有20头(个),差的,每斤一百头的都有。 花样繁多的伪品三七 【正品三七的特征】:一般是圆锥形或两头尖中间宽的纺锤形,拿尺子量一下,长度约1到6厘米,直径是1到4厘米,表面呈灰黄色或者灰棕色,所以常分别被称为“铁皮”和“铜皮”。三七上面有断断续续的纵向皱纹,通体周围有瘤子一样的突起,这些瘤子叫狮子头,如果拿刀切开的话,会看到里面呈灰绿色、黄绿色或者灰白色,中心有菊花形的纹路。口尝味道为先苦后甜。三七的特征概括为:“三七铜皮铁骨身,皮色灰褐疙瘩形,切面木部菊花纹,气味微苦后微甜。”〖假冒伪劣三七〗:主要是有两类方法。第一类是拿和三七名称相似的植物去冒充三七。主要有水三七和土三七等五种药材。 【土三七,又叫菊叶三七】,是菊科植物土三七的干燥根茎,具有止吐血和祛瘀的功效,疗效一般,它的根茎一般是拳形或团块状,长度是3到6厘米,直径是3厘米,表面是灰棕色或者淡黄色,新鲜的一般呈现紫红色,全身也有瘤子和断续状沟纹,与三七类似,但是如果将它切开,会发现断面是灰黄色或者白色,没有绿色,尝起来味道是先甜后苦。 【水三七】,是裂果薯的块茎,一般是圆球形或长圆形的,表面是灰棕色,有粗糙皱纹或突起的小根须,折断易碎,不像三七那样有韧性,断面是灰黄色并带有蜡样光泽,味道苦,有小毒,吃了会头晕头痛,天天吃就会大毒。 【竹节参】,它又叫竹根七,根茎呈竹编状,扁圆形,稍微弯曲,约有5到22厘米长,直径是2厘米左右,呈狭长形,上面有很多环形的茎痕,质地较脆,折断后断面是黄白色或淡黄色,气味微香,主要治疗咳嗽和体虚,有一定滋补效果。 【白及】,又叫羊角七,块茎一般是菱形,长度在2到5厘米,宽度在1厘米左右,表面是灰白色,上面有突起的茎痕,植物底端有断面,像是连接另一段植物的痕迹,质地坚硬不易断,断面是半透明的白色,嚼起来有粘性,味道微苦。这种东西是止血消肿的,涂抹在患处,对治疗溃疡和暗疮也有一定效果。 【藤三七】,又叫落葵薯,一般是经过蒸煮后冒充三七出售,这种药材的块茎也是呈纺锤形,长3到8厘米,直径是1到3厘米,表面是灰褐色的,味道微苦,有蜡质光泽,主要用于治疗骨折和腰膝酸软。 【莪术】,又叫山姜黄或者绿姜,是姜科植物。它的形状与三七类似,表面一般是灰绿色或者黄棕色,断面也呈棕褐色或黄绿色,但没有“狮子头”(瘤状突起),有的话也是人造的,造出来一般与天然的很类似,如果细看会发现瘤状处有刀刮的痕迹。从外形,是很难区分莪术和三七,所以只能从气味和味道上辨别。与几乎没有气味的三七相比,莪术闻起来有辛辣味,而且尝起来味道苦,而且带有辣味,没有那种丝丝的甜味,所以闻一下尝一下才是辨别的重点,在买药的时候,除了仔细将药材放到鼻子前闻一下以外,可以向销售者要求予以试尝鉴别,如果他执意不肯,就说明里面很可能有鬼。 【莪术】的作用:主要是被用来破血祛瘀的,对于治疗妇女闭经也有较好的效果。就是说它和三七一个负责凝血止血,一个负责破血放血,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5,白芷这样中药有什么功效能炖汤喝吗怎么食用

白芷的药用价值极为丰富,应用极为广泛,是一种治疗疾病范围很广的大宗药材,据《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记载和古今医学家实践所证实, 白芷主要有以下几种药用功能: 一是祛风解表之功能; 二是止痛的功能; 三是除湿化浊的功能; 是芳香通窍的功能; 五是消肿散结之功能; 六是润肤止痒的功能,近年来,又发现它在治疗银屑病和白癜风方面有显著的疗效,除在国内广泛应用外,也被国际医学界专家所重视。 由于“川白芷”含有丰富的香豆素和挥发油等成分,其活性成分和微量元素极其丰富,多达 100余种,所以除了药用价值外,“川白芷”还是保健品、食品、香料、化工等产品的重要原料之一,由于“川白芷”具有增白换肤的功效,很多化妆品中都含有“川白芷”成分,所以“川白芷”还是美容护肤类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川白芷”与“川芎”、“云南三七”、“天津丹参”等一起均为应用范围极广的知名大宗中药材。 近40 年来,“川白芷”市场年销售额基本上保持平稳增长。未来由于人口的增加、新药研发速度的加快以及开发利用的深度加大,“川白芷”国内市场需求依然会持续增加。 在日本、韩国,特别是东南亚“川白芷”具有很大市场,在欧洲白芷被作为香料使用,需求量很大。此外,“川白芷”作为药品、食品、化妆品、中药香料、香精及除臭剂的开发应用已被国内外医学界专家所重视,并且已经通过研发陆续地投放到市场之中。 ========================================================== 白芷的现代药理价值 1. 白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小量白芷毒素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均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上升, 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量应用能引起强直间歇性痉挛,继而全身麻痹。 2. 白芷有解热镇痛作用。 3. 白芷有抗炎、抗菌作用。川白芷水煎剂对各种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L型结核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白芷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 菌、石膏样子芽孢癣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1:3)对奥杜盎氏子芽孢癣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白芷有降血压作用,其所含异欧前胡素和印度榅桲对猫有降血压作用,作用时间维持1.5小时。 5. 白芷有光敏作用,其所含的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光活性物质”,可用于治疗白癜风。 6. 白芷有活化交感系统激素、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 7. 白芷有止血作用。 8. 白芷对皮肤有一定作用。白芷酊外用加小剂量长波紫外线照射,对豚鼠二硝基氯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口服白芷加体外 黑光照射,对人淋巴细胞的DNA合成有显著抑制作用。白芷-黑光疗法治疗银屑病,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银屑病表皮细胞的DNA合成,使迅速 增殖的银屑病表皮细胞回复到正常的增殖率。 9. 白芷可抑制肝药物代谢酶系统,滇白芷有平喘作用 中医上的药理价值: 《本草崇原》:白芷臭香色白,气味辛温,禀阳明金土之气化。主治妇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者,《经》云:阳明胃脉,其气下行而主阖。 白芷辛温,禀阳明燥金之气下行,则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可治也。治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者,白芷芳香,气胜于味,不但禀阳明燥金之气下行 ,且禀阳明中土之气上达,故寒热头风侵目泪出可治也。土主肌肉,金主皮肤,白芷得阳明金土之气,故长肌肤。面乃阳明之分部,阳气长 ,则其颜光,其色鲜,故润泽颜色。白芷色白,作粉如脂,故可作面脂。 《本草求真》:[批]散足阳明胃经风湿。 白芷专入胃,兼入肺、大肠。色白味辛,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胃。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阳明之脉起于鼻 ,络于目,故病多属头面。如头目昏痛,《百一选方》云:王定国病风头痛,至都梁求明医杨介治之,连进三丸,即时病失,恳求其方,则 用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化下,遂命名都梁丸。眉棱骨痛,《丹溪纂要》属治风热与痰,白 芷、片芩酒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清下。暨牙龈骨痛,用香白芷一钱,朱砂五分,为末蜜丸,频用擦牙;或以白芷、吴茱萸等分,浸 水漱涎。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风热乘肺,上烁于脑,渗为渊涕,移于大肠,变为血崩、血闭、肠风、痔瘘、痈疽。风与湿热发于皮肤,变 为疮疡燥痒,皆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悉去,留结之痈肿潜消,诚祛风上达散湿之要剂也。好古曰:同辛夷、细辛,用治鼻病,入内托 散,用长肌肉。宗奭曰:《药性论》言白芷能蚀胀,今人用治带下,肠有收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遂致脐腹冷痛,皆由败脓所致,须此 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二两,白芍药、白枯矾各半两,为末,以蜡化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俟脓尽,以他药补之。又解蛇毒,昔 临川有人被蝮伤,即昏死,一臂如股,少顷遍身皮胀黄黑色。一道人以新汲水调香白芷水一斤灌之,觉脐中搰搰然,黄水自口出,腥秽逆人 ,良久消缩如故,云以麦冬汤调尤妙,仍以末擦之。然其性升散,血热有虚火者禁用。 《得配本草》:当归为之使。恶旋覆花。制雄黄、硫黄。 辛,温。入手足阳明经气分。其气芳香,通窍发汗,除湿散风,退热止痛,排脓生肌。凡鼻渊、目泪、头疼、颊热、眉棱骨痛、牙痛、疮瘘 、项生块磊、崩带、肠风、败脓腥秽,因风湿致疾者,皆可施治。解砒石、蛇虫毒。 得辰砂,治盗汗不止,湿热去也。并擦风热牙痛;得荆芥、腊茶,治风寒流涕;得椿根皮,治湿热带下。配黄芩,治眉棱骨痛;湿热致痛。 配白芥子、生姜汁,调涂脚气肿痛;配红葵根、白芍、枯矾,以蜡化丸,治带下败脓。如脓尽,以他药补之。佐蒌仁,治乳痈;和猪血,治 血风。 提女人崩带,炒炭用。去面上黑 ,生用。 其性燥烈而发散,血虚、气虚者禁用。痈疽已溃者勿用。 怪症:饥饱失时,不能消化,腹中生鳖,行止无常,人形削瘦者,用白芷为君,合雄黄、白马尿和丸,童便下三钱。每日不断,至愈而止。 《本草经解》:白芷气温,秉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肝经;味辛烈而兼芳香,得土西方燥金之味,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味俱升 ,阳也。 其主女漏下赤白者,盖肝主风,脾主温,风湿下陷,则为赤白带下,白芷入肝散风,芳香燥湿,故主之也。 肝藏血,血寒则气闭,温散寒,故治血闭。 阴者,男子阴茎,女子阴户也。属厥阴,阴肿而寒热,肝经风湿也,湿胜故肿,白芷入肝,辛可散风,温可行湿,所以主之也。 肝经会督脉于巅顶,风气通肝,肝开窍于目,头风侵目泪出,肝有风而疏泄之也,其主之者,以辛温可散风也。 胃主肌肤,而经行于面,辛温益胃,故主长肌肤;芳香辛温,故泽颜色;可作面脂,乃润泽颜色之余事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辛,温。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风在下焦而兼湿热之证。寒热。风在营卫。风头侵目泪出,风在上窍。长 肌肤,润泽可作面脂。风气干燥,风去则肌肉生而润泽矣。 凡驱风之药,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极香,能驱风燥湿,其质又极滑润,能和利血脉而不枯耗,用之则有利无害者也。盖古人用药,既知 药性之所长,又度药性之所短,而后相人之气血,病之标本,参合研求,以定取舍,故能有显效而无隐害。此学者之所当殚心也。 《本经疏证》:白芷则以其味辛色白性芳洁,而专象阳明燥金,故宜归阳明。第阳明主肠胃,为秽浊之所丛集,而性洁者喜行清道,则其最 相近而相隶属者,莫如血海,故其用为入冲脉,为之行其阳,用以去其秽浊芜翳。阴之既成形者,水火之属,血也、泪也、涕泗也、津也、 溺也。今观夫水,一若流行坎止,任其自然,绝无为之推挽者。然试思其所处之势,或平坦旷荡而常停不动,若无风以澄泌其间,则凡纲垢 入污,必不终日而泥滓腾扬,淤浊泛滥,或高下悬绝而倾泻无余,诚有风以宣障其间,则仍能倾者平,泻者畜,如潮汐之逆行,如东风之溢 涨,则亦可知其故矣。女人漏下赤白,风头侵,目泪出,肌肤枯杭,非水无风以宣障耶?血闭阴肿寒热,非水无风以澄泌耶?是皆阳明血分 所属,上则阳明经脉所及,下则冲任所行也。虽然,冲任者上行,阳明者下行,以为有所录属,是何言欤?盖惟其相并而相违,斯可以为节 宣,若相并而相顺,则直推送已耳。故素问骨空论之述冲脉也,曰挟少阴而上行。难经二十八难之述冲脉也,曰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惟 其相违,乃所以相摄,且此以论脉络而无与于药也。若夫白芷辛温,则其气味为上行,苟并脉而论,则阳明下而此则上,冲脉上而阳明偏下 ,一顺一逆之间,可见阳明能臻冲脉不咸,而白芷则宣阳明之流,是漏下赤白者,阳明秽浊坠于冲,而冲遂为之逆也。血闭阴肿寒热者,冲 脉气盛,阳明不能胜也。冲脉能鼓阳明之气于上以和阴,则自无风头侵目泪出之疴。阳明能运冲脉之血于外以和阳,则肌肤自长而润泽。是 白芷之用,为其善致阳明之气于冲脉,善调冲脉之血随阳明,而其功只在去阳明之浊翳,致冲脉之清和矣。 《本草新编》:白芷,味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入手足阳明二经,又入手太阴之经。治头痛,解寒热中风,止崩漏、赤白带,血闭 能通,散目中痒,止痢消瘕,治风通用,定心腹血痛,尤可外治各疮痈痔漏,消毒生肌,杀蛇虫。此药可为臣使,未可恃之为君,止外治可 以为君耳。盖白芷辛散,多服恐耗散元阳也。 《本草分经》:辛、温,气厚。入肺、胃、大肠。通窍发表,除湿热,散风热,治头目诸疾。
白芷具有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的功效。炖汤喝没有用单一白芷的,他不属于滋补品。一般和肉蔻、砂仁、木香、肉桂等一些中药和在一起做调味品。比如沟帮子烧鸡、馋嘴鸭等。本人不建议煲汤用。

6,藤三七与田七有何区别

〖藤三七〗与【三七(田七)】功效不一样。。价格也天渊之别。。 〖藤三七〗,又叫落葵薯,一般是经过蒸煮后冒充三七出售,这种药材的块茎也是呈纺锤形,长3到8厘米,直径是1到3厘米,表面是灰褐色的,味道微苦,有蜡质光泽,主要用于治疗骨折和腰膝酸软。 一般三七又称田七,现在在市面上卖的绝大部分三七都是人工栽培出来的,野生的三七几乎在市场上难以见到。还有一种称之为“藤三七”,藤三七是长在藤子上没有须根。而最主要的辨别方法网上找一些图面对比就能看出来了,在百度百科分别搜索“三七”和“藤三七”一看便知。其次是可以把它敲烂看看,全干的三七里面有类似“暗祖母绿”的颜色,还有分层痕迹,并且很硬很重。如果不是的话哪估计就是藤三七,藤三七密度没有三七(田七)高。正宗的三七95%都产自文山。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的主要功效: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揪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保健功能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6.止血、活血化瘀;7.保肝、抗炎;8.延缓衰老;9.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藤三七】藤三七,又称洋落葵、藤子三七和川七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及台湾等省。藤三七原多为野生,作为一种药用植物或野生蔬菜,近年来,在台湾和广东等省已有大面积栽培,并已作为蔬菜产品上市。藤三七与我们经常食用的落葵属同一科植物,从植株外形到风味品质均有相似之处。藤三七的地上茎蔓生肉质,叶片呈心脏形,叶色油绿,肉质肥厚,光滑无毛,叶柄短,蔓腋生有直径约3-4厘米的瘤块状绿色芽珠。藤三七的叶片、珠芽均可食用,具有全面的营养成分和特殊的功效成分。尤其是铁的含量较高,每100克叶片中含铁2毫克左右。 藤三七具有滋补消肿、壮腰膝等功效,云南等地民间多采收藤三七的珠芽、块茎洗净,去皮后与瘦肉或鸡块同煮食用,治疗腰膝疼痛。台湾也有研究报道表明:藤三七叶片水煮抽提物对于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抵制作用,有抗炎症和强肝的效果。新鲜叶片炒食或与肉同炒,还可治疗习惯性便秘。藤三七主要以叶片和嫩梢作为蔬菜食用,嫩滑爽口。应选择叶片深绿色、无斑痕、叶片肥大厚实、茎脆嫩、无花和珠芽的购买。由于藤三七栽培容易,病虫害少,很适宜于家庭庭院栽培,即可采摘用做蔬菜,又可绿化、美化环境,可谓一举两得。藤三七为多年生宿根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光滑无毛。一年的新梢可长达4~5m以上,茎圆形,嫩茎绿色,老熟茎变成棕褐色,叶互生,肉质肥厚,叶片心脏形,光滑无毛,有短柄。原产于巴西,在中国很多地区均有种植,尤其在南方地区种植较多。其栽培容易,病虫害发生少且营养高、口味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具有滋补、壮腰膝、消散痰、活血、健胃保肝等作用。男女老少皆宜。。藤三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尤以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每100克成长叶片含蛋白质1.85克、脂肪0.17克、总酸0.10克、粗纤维0.41克、干物质5.2克、还原糖0.44克、维生素C6.9毫克、氨基酸总量1.64克、铁1.05毫克、钙158.87毫克、锌0.56毫克。藤三七具有滋补、壮腰健膝、消肿散瘀及活血等功效,是一种新型保健蔬菜。 藤三七家常食谱: 蒜茸藤三七 材料:藤三七100克、枸杞20克、嫩姜30克、麻油、米酒、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藤三七去梗洗净,枸杞略洗、嫩姜切细丝。 2.麻油入锅中火烧热,爆香嫩姜丝、枸杞,加入藤三七及酒、盐,盖锅焖30秒味精拌匀起锅。打一颗蛋,需打散,加入拌匀,会使整个口感滑嫩顺口。 麻油藤三七爆腰花 材料:腰子1个、姜2块、藤三七叶2两、枸杞半匙。 调味料:麻油2大匙、米酒4两、盐少许糖少许、淀粉1匙。 做法: 1.藤三七叶放入滚水中略烫一下,捞出后放入冷水中泡凉备用。 2.姜切薄片,腰子片开切去内部血管部分,表面切花刀再改刀切成斜片,放入容器中加入1匙干淀粉,起油锅将油烧热,放入腰花过油10秒后捞出沥干。 3.原锅油倒掉,放入麻油爆香姜片,再加入米酒、盐、糖略炒一下。 4.再将泡软的枸杞、藤三七叶、腰花一同倒入锅中,以少许淀粉水芶芡炒匀即可。 藤三七煎蛋 材料:新鲜鸡蛋3个,藤三七3两(150克),麻油2大匙 调味料:味精,盐 做法: 1.藤三七洗净切碎备用。 2.将新鲜鸡蛋打入碗中,伴入少量的水,再将切碎的藤三七放入均匀搅拌。 3.起锅入麻油,将前述混合之蛋液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色为止。 另为了去掉草腥味,放麻油、姜、米酒。先将藤三七七用热水烫,可除去特有的苦涩味。藤三七久炒会变色不绿。【真伪区别!!】真品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呈类圆形或圆柱形,长2-5厘米,直径1-4厘米,上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表面光滑,呈灰褐色或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体重。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斑点。气微味苦,而后微甜。伪品三七。为姜科植物莪术的干燥根茎。经人工雕刻后,类似三七,呈类圆形或圆锥形。表面灰黄色,有明显的环形节和雕刻的刀口痕,不光滑的表面附有白色粉末。体重,质坚实,难折断,断面呈黄绿色或灰褐色。具有角质样蜡光或带粉性,内表层呈环状,黄白色,维管束呈点状。击碎后,皮部与木部不分离,有浓厚的刺鼻味,气微味辛,粉末淡黄色。三七与莪术的功效各不相同,药用时不可互相混用,应认真的加以鉴别。打腊三七和水洗三七区别图片,下面详细介绍下打蜡三七和水洗本色三七的区别。打蜡三七: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三七,打蜡的是多经过一道加工的三七,“打蜡”顾名思义,和汽车打蜡一个道理,就是说表面打上一层蜡,食用蜡,对人体大致是有害的,打蜡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药效,目的有四个:1、有利保存,防虫蛀、防潮;2、美观,看上去表面光滑,入手滑润;3、掩盖缺陷,很多坏的三七打蜡后就看不出了;4、增加额外重量,一吨三七打上蜡后能增加50千克的重量,食用蜡10多元一千克,三七几百块一斤。第一个目的基本上没必要了,三七都是供不应求,没必要想保存上几年的,主要目的还是2、3、4,表面光滑,入手滑润让三七感觉更稀奇,上个档次;掩盖缺陷后,很多坏的三七能卖个好价钱;几十斤食用蜡以三七的价格售出,是个不小的数目哦。但并不是说打蜡的三七就是不好的,好三七打蜡后还是好三七,追求视觉效果也不为过的,主要是打蜡后增加了鉴别难度,不是很有把握鉴别。打蜡三七特点:灰黑色,表面有层蜡,用指甲刮能刮下来,正常都很薄,如果感觉蜡糊的老实厚的,肯定有问题,坚决不买。水洗本色三七:七园采挖后,洗净晒干保存,没有经过其他的任何加工,最真实的颜色,带点泥土的颜色,但不真是泥土,只是颜色,细看就可以看出,种植地颜色不同,三七颜色也有差别,文山三七有六七种颜色,但主要还是以土黄色和土灰色为主,打蜡的三七只有一个颜色—灰黑色带反光。【三七的真假】 优质三七、真三七、假三七、三七鉴别、三七特征 三七其中含有较大成分的人参皂苷以及蛋白质,“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正像清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的那样:“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气第二,味同而功异等”。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三七的花朵也可以用水冲泡,有清热、静心安神的功效,对于白天精神萎靡,夜晚“动力无限”的夜猫一族来说,三七花确实应当是茶杯中常备之物呀。 三七在古代被称为“金不换”,拿金子都换不来。正因为三七的活血功能强,所以在治疗冠心病时也是常用药。三七的真假如何购买优质三七买三七时,要以颗粒较大的、表面平滑的、药体上没有小枝小爪的为佳。一般来说,田七要种植三年以上才能收取,否则就会药效不足,而种植的年代越长,个头就会越大,相应的疗效就会越好。所以,田七的质量高低是用每斤有多少个来衡量。个数越少,三七越大,质量也就越好。像质量最好的,每斤只有20头(个),差的,每斤一百头的都有。 花样繁多的伪品三七 【正品三七的特征】:一般是圆锥形或两头尖中间宽的纺锤形,拿尺子量一下,长度约1到6厘米,直径是1到4厘米,表面呈灰黄色或者灰棕色,所以常分别被称为“铁皮”和“铜皮”。三七上面有断断续续的纵向皱纹,通体周围有瘤子一样的突起,这些瘤子叫狮子头,如果拿刀切开的话,会看到里面呈灰绿色、黄绿色或者灰白色,中心有菊花形的纹路。口尝味道为先苦后甜。三七的特征概括为:“三七铜皮铁骨身,皮色灰褐疙瘩形,切面木部菊花纹,气味微苦后微甜。”〖假冒伪劣三七〗:主要是有两类方法。第一类是拿和三七名称相似的植物去冒充三七。主要有水三七和土三七等五种药材。 【土三七,又叫菊叶三七】,是菊科植物土三七的干燥根茎,具有止吐血和祛瘀的功效,疗效一般,它的根茎一般是拳形或团块状,长度是3到6厘米,直径是3厘米,表面是灰棕色或者淡黄色,新鲜的一般呈现紫红色,全身也有瘤子和断续状沟纹,与三七类似,但是如果将它切开,会发现断面是灰黄色或者白色,没有绿色,尝起来味道是先甜后苦。  【水三七】,是裂果薯的块茎,一般是圆球形或长圆形的,表面是灰棕色,有粗糙皱纹或突起的小根须,折断易碎,不像三七那样有韧性,断面是灰黄色并带有蜡样光泽,味道苦,有小毒,吃了会头晕头痛,天天吃就会大毒。  【竹节参】,它又叫竹根七,根茎呈竹编状,扁圆形,稍微弯曲,约有5到22厘米长,直径是2厘米左右,呈狭长形,上面有很多环形的茎痕,质地较脆,折断后断面是黄白色或淡黄色,气味微香,主要治疗咳嗽和体虚,有一定滋补效果。  【白及】,又叫羊角七,块茎一般是菱形,长度在2到5厘米,宽度在1厘米左右,表面是灰白色,上面有突起的茎痕,植物底端有断面,像是连接另一段植物的痕迹,质地坚硬不易断,断面是半透明的白色,嚼起来有粘性,味道微苦。这种东西是止血消肿的,涂抹在患处,对治疗溃疡和暗疮也有一定效果。  【藤三七】,又叫落葵薯,一般是经过蒸煮后冒充三七出售,这种药材的块茎也是呈纺锤形,长3到8厘米,直径是1到3厘米,表面是灰褐色的,味道微苦,有蜡质光泽,主要用于治疗骨折和腰膝酸软。  【莪术】,又叫山姜黄或者绿姜,是姜科植物。它的形状与三七类似,表面一般是灰绿色或者黄棕色,断面也呈棕褐色或黄绿色,但没有“狮子头”(瘤状突起),有的话也是人造的,造出来一般与天然的很类似,如果细看会发现瘤状处有刀刮的痕迹。从外形,是很难区分莪术和三七,所以只能从气味和味道上辨别。与几乎没有气味的三七相比,莪术闻起来有辛辣味,而且尝起来味道苦,而且带有辣味,没有那种丝丝的甜味,所以闻一下尝一下才是辨别的重点,在买药的时候,除了仔细将药材放到鼻子前闻一下以外,可以向销售者要求予以试尝鉴别,如果他执意不肯,就说明里面很可能有鬼。  【莪术】的作用:主要是被用来破血祛瘀的,对于治疗妇女闭经也有较好的效果。就是说它和三七一个负责凝血止血,一个负责破血放血,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7,白芷这样中药有什么功效能炖汤喝吗怎么食用

白芷的药用价值极为丰富,应用极为广泛,是一种治疗疾病范围很广的大宗药材,据《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记载和古今医学家实践所证实, 白芷主要有以下几种药用功能: 一是祛风解表之功能; 二是止痛的功能; 三是除湿化浊的功能; 是芳香通窍的功能; 五是消肿散结之功能; 六是润肤止痒的功能,近年来,又发现它在治疗银屑病和白癜风方面有显著的疗效,除在国内广泛应用外,也被国际医学界专家所重视。 由于“川白芷”含有丰富的香豆素和挥发油等成分,其活性成分和微量元素极其丰富,多达 100余种,所以除了药用价值外,“川白芷”还是保健品、食品、香料、化工等产品的重要原料之一,由于“川白芷”具有增白换肤的功效,很多化妆品中都含有“川白芷”成分,所以“川白芷”还是美容护肤类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川白芷”与“川芎”、“云南三七”、“天津丹参”等一起均为应用范围极广的知名大宗中药材。 近40 年来,“川白芷”市场年销售额基本上保持平稳增长。未来由于人口的增加、新药研发速度的加快以及开发利用的深度加大,“川白芷”国内市场需求依然会持续增加。 在日本、韩国,特别是东南亚“川白芷”具有很大市场,在欧洲白芷被作为香料使用,需求量很大。此外,“川白芷”作为药品、食品、化妆品、中药香料、香精及除臭剂的开发应用已被国内外医学界专家所重视,并且已经通过研发陆续地投放到市场之中。 ========================================================== 白芷的现代药理价值 1. 白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小量白芷毒素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均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上升, 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量应用能引起强直间歇性痉挛,继而全身麻痹。 2. 白芷有解热镇痛作用。 3. 白芷有抗炎、抗菌作用。川白芷水煎剂对各种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l型结核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白芷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 菌、石膏样子芽孢癣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1:3)对奥杜盎氏子芽孢癣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白芷有降血压作用,其所含异欧前胡素和印度榅桲对猫有降血压作用,作用时间维持1.5小时。 5. 白芷有光敏作用,其所含的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光活性物质”,可用于治疗白癜风。 6. 白芷有活化交感系统激素、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 7. 白芷有止血作用。 8. 白芷对皮肤有一定作用。白芷酊外用加小剂量长波紫外线照射,对豚鼠二硝基氯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口服白芷加体外 黑光照射,对人淋巴细胞的dna合成有显著抑制作用。白芷-黑光疗法治疗银屑病,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银屑病表皮细胞的dna合成,使迅速 增殖的银屑病表皮细胞回复到正常的增殖率。 9. 白芷可抑制肝药物代谢酶系统,滇白芷有平喘作用 中医上的药理价值: 《本草崇原》:白芷臭香色白,气味辛温,禀阳明金土之气化。主治妇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者,《经》云:阳明胃脉,其气下行而主阖。 白芷辛温,禀阳明燥金之气下行,则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可治也。治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者,白芷芳香,气胜于味,不但禀阳明燥金之气下行 ,且禀阳明中土之气上达,故寒热头风侵目泪出可治也。土主肌肉,金主皮肤,白芷得阳明金土之气,故长肌肤。面乃阳明之分部,阳气长 ,则其颜光,其色鲜,故润泽颜色。白芷色白,作粉如脂,故可作面脂。 《本草求真》:[批]散足阳明胃经风湿。 白芷专入胃,兼入肺、大肠。色白味辛,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胃。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阳明之脉起于鼻 ,络于目,故病多属头面。如头目昏痛,《百一选方》云:王定国病风头痛,至都梁求明医杨介治之,连进三丸,即时病失,恳求其方,则 用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化下,遂命名都梁丸。眉棱骨痛,《丹溪纂要》属治风热与痰,白 芷、片芩酒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清下。暨牙龈骨痛,用香白芷一钱,朱砂五分,为末蜜丸,频用擦牙;或以白芷、吴茱萸等分,浸 水漱涎。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风热乘肺,上烁于脑,渗为渊涕,移于大肠,变为血崩、血闭、肠风、痔瘘、痈疽。风与湿热发于皮肤,变 为疮疡燥痒,皆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悉去,留结之痈肿潜消,诚祛风上达散湿之要剂也。好古曰:同辛夷、细辛,用治鼻病,入内托 散,用长肌肉。宗奭曰:《药性论》言白芷能蚀胀,今人用治带下,肠有收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遂致脐腹冷痛,皆由败脓所致,须此 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二两,白芍药、白枯矾各半两,为末,以蜡化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俟脓尽,以他药补之。又解蛇毒,昔 临川有人被蝮伤,即昏死,一臂如股,少顷遍身皮胀黄黑色。一道人以新汲水调香白芷水一斤灌之,觉脐中搰搰然,黄水自口出,腥秽逆人 ,良久消缩如故,云以麦冬汤调尤妙,仍以末擦之。然其性升散,血热有虚火者禁用。 《得配本草》:当归为之使。恶旋覆花。制雄黄、硫黄。 辛,温。入手足阳明经气分。其气芳香,通窍发汗,除湿散风,退热止痛,排脓生肌。凡鼻渊、目泪、头疼、颊热、眉棱骨痛、牙痛、疮瘘 、项生块磊、崩带、肠风、败脓腥秽,因风湿致疾者,皆可施治。解砒石、蛇虫毒。 得辰砂,治盗汗不止,湿热去也。并擦风热牙痛;得荆芥、腊茶,治风寒流涕;得椿根皮,治湿热带下。配黄芩,治眉棱骨痛;湿热致痛。 配白芥子、生姜汁,调涂脚气肿痛;配红葵根、白芍、枯矾,以蜡化丸,治带下败脓。如脓尽,以他药补之。佐蒌仁,治乳痈;和猪血,治 血风。 提女人崩带,炒炭用。去面上黑 ,生用。 其性燥烈而发散,血虚、气虚者禁用。痈疽已溃者勿用。 怪症:饥饱失时,不能消化,腹中生鳖,行止无常,人形削瘦者,用白芷为君,合雄黄、白马尿和丸,童便下三钱。每日不断,至愈而止。 《本草经解》:白芷气温,秉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肝经;味辛烈而兼芳香,得土西方燥金之味,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味俱升 ,阳也。 其主女漏下赤白者,盖肝主风,脾主温,风湿下陷,则为赤白带下,白芷入肝散风,芳香燥湿,故主之也。 肝藏血,血寒则气闭,温散寒,故治血闭。 阴者,男子阴茎,女子阴户也。属厥阴,阴肿而寒热,肝经风湿也,湿胜故肿,白芷入肝,辛可散风,温可行湿,所以主之也。 肝经会督脉于巅顶,风气通肝,肝开窍于目,头风侵目泪出,肝有风而疏泄之也,其主之者,以辛温可散风也。 胃主肌肤,而经行于面,辛温益胃,故主长肌肤;芳香辛温,故泽颜色;可作面脂,乃润泽颜色之余事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辛,温。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风在下焦而兼湿热之证。寒热。风在营卫。风头侵目泪出,风在上窍。长 肌肤,润泽可作面脂。风气干燥,风去则肌肉生而润泽矣。 凡驱风之药,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极香,能驱风燥湿,其质又极滑润,能和利血脉而不枯耗,用之则有利无害者也。盖古人用药,既知 药性之所长,又度药性之所短,而后相人之气血,病之标本,参合研求,以定取舍,故能有显效而无隐害。此学者之所当殚心也。 《本经疏证》:白芷则以其味辛色白性芳洁,而专象阳明燥金,故宜归阳明。第阳明主肠胃,为秽浊之所丛集,而性洁者喜行清道,则其最 相近而相隶属者,莫如血海,故其用为入冲脉,为之行其阳,用以去其秽浊芜翳。阴之既成形者,水火之属,血也、泪也、涕泗也、津也、 溺也。今观夫水,一若流行坎止,任其自然,绝无为之推挽者。然试思其所处之势,或平坦旷荡而常停不动,若无风以澄泌其间,则凡纲垢 入污,必不终日而泥滓腾扬,淤浊泛滥,或高下悬绝而倾泻无余,诚有风以宣障其间,则仍能倾者平,泻者畜,如潮汐之逆行,如东风之溢 涨,则亦可知其故矣。女人漏下赤白,风头侵,目泪出,肌肤枯杭,非水无风以宣障耶?血闭阴肿寒热,非水无风以澄泌耶?是皆阳明血分 所属,上则阳明经脉所及,下则冲任所行也。虽然,冲任者上行,阳明者下行,以为有所录属,是何言欤?盖惟其相并而相违,斯可以为节 宣,若相并而相顺,则直推送已耳。故素问骨空论之述冲脉也,曰挟少阴而上行。难经二十八难之述冲脉也,曰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惟 其相违,乃所以相摄,且此以论脉络而无与于药也。若夫白芷辛温,则其气味为上行,苟并脉而论,则阳明下而此则上,冲脉上而阳明偏下 ,一顺一逆之间,可见阳明能臻冲脉不咸,而白芷则宣阳明之流,是漏下赤白者,阳明秽浊坠于冲,而冲遂为之逆也。血闭阴肿寒热者,冲 脉气盛,阳明不能胜也。冲脉能鼓阳明之气于上以和阴,则自无风头侵目泪出之疴。阳明能运冲脉之血于外以和阳,则肌肤自长而润泽。是 白芷之用,为其善致阳明之气于冲脉,善调冲脉之血随阳明,而其功只在去阳明之浊翳,致冲脉之清和矣。 《本草新编》:白芷,味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入手足阳明二经,又入手太阴之经。治头痛,解寒热中风,止崩漏、赤白带,血闭 能通,散目中痒,止痢消瘕,治风通用,定心腹血痛,尤可外治各疮痈痔漏,消毒生肌,杀蛇虫。此药可为臣使,未可恃之为君,止外治可 以为君耳。盖白芷辛散,多服恐耗散元阳也。 《本草分经》:辛、温,气厚。入肺、胃、大肠。通窍发表,除湿热,散风热,治头目诸疾。
白芷具有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的功效。炖汤喝没有用单一白芷的,他不属于滋补品。一般和肉蔻、砂仁、木香、肉桂等一些中药和在一起做调味品。比如沟帮子烧鸡、馋嘴鸭等。本人不建议煲汤用。

8,鸡汤怎样熬最有营养

高人一等鸡汤 鸡半只,白果50克,枸杞少许,山药150克,甘草少许,,红枣少许,,中药调理包1包,菱角200克, 做法: 1.山药去皮后切块,菱角洗净,白果洗净,战斗鸡洗净后刴块备用 2.滚一锅水,先放入山药、菱角和白果汆烫约30-40秒后,起锅沥干,等水再次滚沸后,再放入鸡肉略微汆烫备用 3.锅中倒入2500-3000cc的水烧热,先放入中药调理包煮10分钟,再加入甘草、红枣和枸杞煮10分钟后,放入鸡肉、山药、白果和菱角继续炖煮20分钟即可完成 厨师叮咛: *中药调理包材料:山大刀、茄苳、泽兰、九层塔头、白马屎、藤三七 归耆鸡汤 材料: 主料:当归1钱,黄耆2钱,鸡腿1只,水4碗。 做法: 先将鸡腿洗净并切块。 2、再将鸡腿放入水中,以大火煮开。 3、接着放入黄耆,和鸡腿一起炖至7分熟,再放入当归,煮约5分钟,并加少许盐即可。 八宝鸡汤 材料: 主料:母鸡1500克,瘦猪肉750克,猪排骨(大排)750克, 辅料:党参5克,茯苓5克,白术5克,甘草3克,熟地黄8克,白芍药5克,当归8克,川芎3克, 调料:大葱15克,姜10克,黄酒20克,盐10克,味精2克 做法: 1.将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配齐后,装入洁净纱布袋内,扎口备用。 2.将母鸡宰杀后,去毛桩及内脏,洗净;猪肉洗净;杂骨捶破;生姜拍破;葱切成段。 3.将猪肉、鸡肉、猪杂骨、药袋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打去浮沫,加入葱、生姜、料酒,改用文火煨炖至酥烂。 4.将药袋捞出不用,捞出鸡肉、猪肉切好,再放入锅内,加少许盐、味精即可。 灵芝鸡汤 材料: 主料:赤灵芝30克,鸡1只, 辅料:淮山20克,杞子10克,桂元肉15克,去核红枣数粒,调料:陈皮1/4个,罗汉果1/4个 做法: (1)鸡去皮洗净,出水,备用。 (2)陈皮浸软去果瓤。 (3)锅中放适量的水,水滚后放入鸡及放入其它材料,煲1小时45分钟,放入桂元肉煲十五分钟,即可调味饮用。 贴士:灵芝不用洗,会将面上的孢子粉洗去。其它的药材可以用水冲洗一下。 参鸡汤 材料: 主料:大枣5个,大葱1个,水8杯,盐少量,雏鸡1只,粘米1/4杯,胡椒少量 做法: 1.雏鸡要淘内脏后,洗干净。然后在雏鸡的肚子里放粘米、蒜、大枣,为了防止里面的东西漏出来,用线缝一下。 2.把雏鸡等放在大的锅里,在放葱,倒多量的水后煮 3.雏鸡要煮很长时间。骨头可以拿出来的时候,把雏鸡捞出来就可。 老姜鸡汤 材料: 净肥母鸡650克,老姜100克,香葱、料酒各20克,酱油15克,精盐3克,味精2克,胡椒粉、五香粉各0.5克,汤800克,猪油50克。 做法: 1、将治净的肥母鸡剁成约3厘米见方的块。老姜去皮洗净,切成片。香葱切成小丁。 2、将鸡块下入沸水,锅中焯去血污捞出。 3、锅内放油烧热,下入姜片、鸡块炒出香味,加料酒、酱油、五香粉炒匀,加入汤、精盐烧开,撇去浮沫,炖至熟烂,加味精、胡椒粉、葱花装碗即成。 白术茯苓鸡汤 材料: 白术5克,白茯苓5克,白芍5克,甘草3克,鸡翅500克,枸杞10克,四季豆50克。调料精盐适量,姜片3片,清水12杯。 做法: 1、将鸡翅洗净斩块备用。 2、锅中加沸水烧沸,下入鸡翅焯透,打去浮沫捞出,其他原料洗净。 3、沙煲内加清水煮沸,将各种原料全部放入大火煲至20分钟,转至小火煲2小时,撇出浮油,加精盐调味即可。 材料替换 用党参替换白芍,称为参苓白术健脾汤。 口味变化 调味料中增加大枣和蜂蜜,称为蜜汁茯苓鸡汤。 韩式参鸡汤 材料: 小鸡1只(约500g),水参,葱,姜,红枣,江米,盐,天冬,栗子 做法: 江米一小把,用水浸泡半天。买来的小鸡冲洗干净,然后把江米,红枣,葱段,姜片一起放进鸡的肚子里,用针把小鸡的肚子缝合,避免材料露出。 人参清洗表面的泥土。 把小鸡,人参,剩余的葱姜一起放进锅里,一次性加满水,大火烧开,转入小伙炖一个小时。一小时以后,开盖改用小勺撇去汤中的浮沫,然后用筷子在鸡身上扎一些小眼,再炖半小时以上(具体的时间根据鸡的大小决定)。 炖好以后放少量的盐,也可以不放。吃的时候可以适量的加入胡椒粉。 白果鸡汤 材料: 主料:童子鸡800克, 辅料:当归5克,黄芪5克,枸杞子15克, 调料:姜10克,盐5克 做法: 1.将嫩仔鸡宰杀洗净备用,白果仁用水泡软备用。 2.将当归、黄芪、枸杞加适量水烧开,用小火熬半小时,去渣取汁。 3.将仔鸡放入炖锅,倒入药汁,加入白果仁和生姜,大火烧开后转慢火炖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养生鸡汤 材料: 鸡一只,雪莲花,扁豆,薏仁,百合,芡实,山药,玉竹各少许,姜片少许,盐少许 做法: 把鸡洗净,剁小块。用沸水焯一下去除杂质和血沫。然后与姜片以及药材同炖1-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酒炖杉皮鸡汤 材料: 主料:白公鸡1只,米酒150毫升, 辅料:菠菜心100克,杉皮100克,生姜15克, 调料:盐适量 做法: (1)公鸡宰洗干净,除去其尾臊、脚爪及内脏,装入炖盅。 (2)放入杉皮、生姜,倒入米酒,炖1个多小时至鸡肉熟烂为止。 (3)除去杉皮和生姜,投入菠菜心和盐,再炖20分钟即可食用。可分多次食用。 海参鸡汤 材料: 鸡半只,海参1袋,姜片,清水1升 做法: 1.鸡去皮洗净后斩件焯水。 2.海参洗净后焯水。 3.锅内放少量油,烧热后放入姜片,爆香后加入鸡块和海参爆香。 4.将鸡块、海参及姜片倒入砂煲中加入1升清水煲1小时。 5.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椰汁鸡汤 材料: 鸡1/2只,椰奶410克,南姜100克,香茅1支,柠檬叶3片,鲜草菇100克,芫荽1棵(头煮汤,叶作装饰),水2量杯(约500克),指天椒3只。调味料:鱼露3汤匙,青柠檬汁1汤匙,砂糖2茶匙。 做法: (1)鸡洗净,切块;香茅切成3段,略拍;南姜一切二,拍烂;草菇一切二。 (2)将水、香茅、南姜和芫荽头入锅煮沸,放入鸡块和已撕碎的柠檬叶,煮沸后倒入草菇。 (3)待汤再煮沸后注入椰奶,加入调味料及指天椒,略滚即可。 滋补清鸡汤材料: 琵琶腿2只;,干香菇6枚;,枸杞子3g;,葱,姜末各5g;,盐1茶匙(5g) 做法: 将干香菇和枸杞子分别放入小碗中,用温水泡发,洗净,沥干水分,备用。 将琵琶腿洗净,放入锅中,加入1000ml凉水,中火烧开后,小心地撇去浮沫,加入泡好的香菇、葱、姜末,转小火炖煮30分钟。 将枸杞子放入锅中,继续加热10分钟,调入盐,离火,放凉。待鸡汤完全放凉后,用勺子小心地将鸡汤上面 的浮油完全去除干净,只留清汤,再次加热后,即可趁热食用。 龙马童子鸡汤 材料: 主料:海马10克;虾仁15克;童子鸡1只(750克左右), 辅料:葱1整根,姜片些许,调料:黄酒15克,盐,味精少许,鲜汤500克 做法: (1)将海马在温水中浸泡10分钟。 (2)鸡清洗干净,去除屁股、翅膀和头,然后敲断腿骨,从背部剖开,在背脊骨上斩几刀,让鸡的身体平伏下来。接着把鸡放到滚开的水里烫3分钟,以去除血水。 (3)把鸡冲洗干净,放入品锅,鸡的四周放上浸泡过的海马,中间放虾仁,再放1整根的葱和些许姜片,加15克黄酒、少许盐、味精,兑入500克鲜汤,然后盖上锅盖,蒸2个小时,即可食用。 (4)上桌前,把葱和姜片拿掉。 虫草鸡汤 材料: 主料:鸡700克,辅料:冬虫夏草12克,桂圆6克,枣(干)15克,调料:盐3克,味精2克 做法: 1.将鸡宰杀,除净毛及内脏,再用清水洗净,剁去脚爪;冬虫夏草用温水洗净;红枣去核。 2.把大枣、冬虫夏草和龙眼肉齐放入鸡腹内,再放入煲内。 3.用清水7-10碗,煮约6小时,加入精盐、味精调味,便可饮用。 猴头菇鸡汤 材料: 猴头菇三颗,鸡半只,枸杞,姜,盐,料酒,火腿几片 做法: 1.猴头菇用温水泡六个小时,用手抓一下,洗干净。鸡放到沸腾的锅里焯水,加两片姜,一些酒去腥,焯水完毕捞出来冲洗干净 2.鸡切块,火腿切片,把鸡,火腿,猴头菇和姜片一起放进电炖紫砂锅里,一次加足冷水,炖四个小时。最后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加枸杞,喝前加盐调味 双豆鸡汤 材料: 红花腰豆,小红豆,嫩母鸡四分之一只 做法: 1.豆子洗干净,泡12小时 2.鸡切块,洗干净,在沸水中过水,洗干净 3.豆子和鸡放在砂锅里炖到豆子烂软就可以了,煮十五分钟即可加盐调味 铁观音炖鸡汤 材料: 3-4人份 走地鸡:1只 水:8碗 铁观音:30克 做法: 做法: 1. 洗净宰好的光鸡,斩件,汆水捞起; 2. 取15克茶叶放入茶杯,淋入热水随即倒掉,是为洗茶; 3. 煮沸清水,倒入大炖盅,放入鸡块和洗好的茶叶,隔水炖3个小时,调入适量的盐。 4. 剩下的15克茶叶同样先洗一遍,放入汤里,待泡好即可品尝。 鲍鱼鸡汤 材料: 瘦鸡1只,小里肌肉1条,鲍鱼6个,金华火腿2片,香菇8个,干贝2-3个,枸杞1小把,盐适量,米酒适量 做法: 1.鸡,瘦肉洗净川烫去血水后捞起.干香菇, 枸杞清洗干净. 2.砂锅大火水滚後,放下整只鸡和瘦肉, 鲍鱼,金华火腿片,干贝,香菇,枸杞放入汤锅内. 3.加盖大火煮沸,改小火焖煮3小时. (煲三炖四) 4.最后加盐和酒调味即成. 英国咖哩鸡汤 材料: 鸡肉300公克,洋葱300公克,奶油3大匙,面粉3大匙,鸡高汤5杯,豌豆仁100公克,鲜奶油1/2杯,咖哩粉1大匙,盐少许,胡椒粉少许 做法: 1.)鸡肉切成3公分左右的小块状,洋葱切丁备用。 2.)将锅子预热,放入奶油,炒香洋葱及鸡肉,再放入面粉、咖哩粉炒匀,最后加入鸡高汤、豌豆仁煮约30分钟。 3.)加入鲜奶油及适量的盐、胡椒粉调味即可盛起食用。
炖三要 当归
清蒸放点中药
小火慢炖比较好。希望能给于你帮助。也希望你能给于评价。谢谢合作!
什么都不加,给一点盐,用小火慢慢熬
把鸡汤炖成奶白色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